

渊亭防务
渊亭防务是渊亭科技旗下防务智能品牌,致力于成为中国智能防务先行者和领导者,专注一站式AI+国防解决方案,产品自主研发、安全可控,架构搭建完善,基于自主研发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认知推理、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为我国国防行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外军情报数据挖掘、分析研判,扫码添加“渊亭防务”微信号了解。

摘要:2025年4月1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布题为《朝鲜方岘空军基地的战略无人机活动》的报告。基于此报告,下文概述了方岘空军基地的无人机生产和指控,并阐述朝鲜无人机发展进程。

2023年,一位消息人士称方岘空军基地为“大型无人机的祖国”。根据目前所能确定的信息,朝鲜的无人机生产主要集中在两个地点:
• 1月6日工厂(也称方岘制造/组装工厂)
• 平壤-平城地区的一个未公开工厂
尽管1月6日工厂在过去曾生产较小型的战术无人机,例如方岘-1(Panghyon-1)和方岘-2(Panghyon-2)。但据信,目前该工厂主要负责制造更大型的无人机,包括“晨星”-4(Saetbyol-4)、“晨星”-9(Saetbyol-9),以及其他未公开的战略无人机型号。

2025年2月18日,位于方岘空军基地以南5.2公里处的1月6日工厂的主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4年,在方岘空军基地观察到的战略无人机大多仍处于研发测试评估阶段,属于原型机或预生产模型,而非正式投入使用的作战系统。因此,在方岘空军基地观察到的型号无疑已经经过多次设计修改,并且很可能还会继续修改优化。

2024年9月18日,方岘空军基地无人机支援区概览
2025年3月,韩国国家情报院(NIS)报告称,部署到俄罗斯的朝鲜部队正在接受现代无人机作战战术的训练,包括攻击型和侦察型无人机的作战运用。虽然这些训练的具体影响以及朝鲜与俄罗斯在战略无人机开发方面的合作程度仍不清楚,但朝鲜大概率将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这表明朝鲜可能会借鉴俄乌战场的经验,正在全力提升其整体无人机能力。
* 无人机生产
现有信息表明,朝鲜无人机生产的研发和监督由隶属于朝鲜军需工业部(Munitions Industry Department)的“无人航空技术综合体”(Unmanned Aeronautical Technology Complex)负责。据称,该综合体下辖研发机构和企业,具体数量不详。
战略无人机在同样隶属于军需工业部的1月6日工厂制造完成后,会被拆解并运输至位于方岘空军基地维修基地的4月4日工厂。无人机从4月4日工厂被运送到方岘空军基地的无人机支援区,在那里进行重组和飞行测试。负责无人机重组和飞行测试的人员可能来自1月6日工厂、朝鲜人民军航空与防空军,以及隶属于“无人航空技术综合体”的研发机构和企业。目前,尚无可靠数据可用于评估朝鲜生产的战略或战术无人机数量。
2024年7月,朝鲜在方岘空军基地的无人机支援区启动了一项工程,计划建造七个额外的40米宽无人机机库,以容纳“晨星”-4、“晨星”-9及类似级别的战略无人机。这一工程表明,朝鲜仍在持续生产“晨星”-4、“晨星”-9或类似级别的无人机,同时建立一个由8到16架战略无人机组成的小规模实验和测试机队。目前尚不清楚朝鲜计划生产多大规模数量的战略无人机。
有推测认为,朝鲜可能有兴趣获取伊朗Shahed-171“凤凰”(Simorgh)无人机,该机型是美军RQ-170“哨兵”隐形无人机的仿制版。不过这一推测仍有待证实。
2024年9月18日,方岘空军基地无人机支援区的近景
朝鲜生产的战略无人机的出口机会相对有限,因为大多数外国客户可以更容易且更可靠地从其他国家获得成熟且经过验证的无人机设计。

2022年9月25日,在方岘空军基地无人机支援区的24米宽机库前有一架“晨星”-9无人机

2023年6月2日,在方岘空军基地无人机支援区的一架“晨星”-9无人机

2023年6月3日,在方岘空军基地跑道上的一架“晨星”-9无人机,在跑道一侧及相邻的滑行道可能存在支援车辆。

2023年6月3日,方岘空军基地跑道上的“晨星”-9无人机近景
2023年6月14日,方岘空军基地跑道上的“晨星”-4无人机
报告指出,金正恩在3月25至26日的新型自杀式无人机展示过程中提供了指导,该型无人机应用了新型人工智能技术。据报道,金正恩表示“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要优先发展无人装备和人工智能”,并强调要制定正确的长期国家规划,以促进快速发展。
* 指控与作战
直到2023年,外界普遍认为朝鲜无人机作战的指挥控制是按照无人机的尺寸和任务类型来划分的。小型无人机被认为由朝鲜人民军侦察总局(RGB)控制,而更大型的战略无人机则由朝鲜人民军控制。然而,这种指挥权的划分可能正在发生变化。目前尚不清楚哪个组织控制朝鲜的战略侦察与攻击无人机。
2025年1月22日,方岘空军基地的无人机支援区

2025年1月22日,50米宽机库前的“晨星”-4无人机近景

2025年3月28日,方岘空军基地无人机支援区七个40米宽无人机机库已建设完成
虽然据观察,现有的“晨星”-4、“晨星”-9无人机有时可能会在朝鲜人民军空军的其他基地起降,但方岘空军基地仍被视为其主要基地,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仍是如此。这一安排的原因包括:方岘基地靠近无人机制造厂(1月6日工厂)、该基地拥有的仓库级维修设施(4月4日工厂)、该基地建设的专用无人机机库,以及不断完善的无人机支援区配套服务。
虽然无人机的具体型号和类别尚不清楚,但据报道,其经常与KN-09型300毫米火箭炮一起出现,并可能被用于目标获取任务。
如果朝鲜成功研发并部署“晨星”-4战略侦察无人机,并沿朝韩非军事区部署于其防空识别区内,那么朝鲜在朝鲜半岛及周边的态势感知范围和实时性都将大幅提升。然而,此类作战行动无疑会暴露出一些朝鲜尚未具体应对过的作战挑战,例如空域协调和可靠的远距离高速通信等问题。
* 历史背景
朝鲜对无人机的兴趣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当时美国使用AQM-34Q型无人机沿朝鲜的两侧海岸进行飞行任务,以监视朝鲜的通信活动。
这种早期的兴趣促使朝鲜从外部购买了少量的无人机靶机和小型无人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朝鲜开展了小规模的国内生产,主要是仿制已获得的系统,并尝试设计小型国产系统。这些早期无人机的生产地点有两处:位于平安北道龟城市方岘的方岘飞机工厂(亦称为1月6日工厂或方岘制造/组装工厂);以及位于平壤-平城地区的一个未公开工厂。
据称,朝鲜可能在1993年左右在咸镜南道新浦地区的一个未公开工厂建立了无人机生产的部分设施。据报道,朝鲜首款自行设计和生产的无人机在1997年进行了测试;自那时起,朝鲜媒体公开或是在韩国境内坠毁的小型无人机至少有12架,其翼展在2到5米之间。
2021年1月初,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汇报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种电子武器、无人打击设备、监控和探测手段以及军事侦察卫星的设计已完成。”通过该报告,金正恩表明朝鲜的无人机研究、测试、开发与工程(RTD&E)计划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范围拓展到将战略无人机包括在内。
* 朝鲜媒体曝光和不准确评估
朝鲜大型攻击型无人机的开发进展为其进入研究、测试、开发与工程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这款大型无人机有时被称为MM-1,在2012年4月和2015年4月的平壤军事阅兵中两次亮相。阅兵式上还播放了一段宣传广播,展示了该无人机系统在2013年3月训练演习中体现的能力。
2012年朝鲜平壤军事阅兵式展示的MM-1攻击型无人机
早期的公开评估认为MM-1攻击型无人机是美国MGM-107A型无人机的复制品,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朝鲜的这款无人机机身略短且更宽,翼展更长(大约5.27米,相比之下美国MGM-107A的翼展为3.01米),并且采用了不同的涡喷发动机和传感器安装方式。这些进展表明朝鲜在获得和/或开发小型涡扇发动机和涡喷发动机以及先进传感器技术方面的一致努力。但目前外界对于朝鲜接下来十年在战略侦察和攻击型无人机方面的研究、测试、开发与工程工作知之甚少。

美国MGM-107A无人机(红色轮廓)与朝鲜MM-1无人机(黑色轮廓)对比图
2021年,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朝鲜在开发比MM-1型无人机更大型的战略侦察无人机和攻击型无人机时面临挑战。两年后的2023年7月27日,朝鲜在平壤举办的“2023年武器展”上展示了两款战略无人机,金正恩与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共同出席了该展览。

金正恩与俄防长绍伊古参加在平壤举行的“2023年武器展”

2023年7月平壤军事阅兵式中,运输车上的“晨星”-9无人机
朝鲜《劳动新闻》在2025年3月27日报道,金正恩在3月26日至27日为方岘空军基地“无人航空技术综合体”与“侦察电子战研究小组”的国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指导。在此期间,金正恩观看了“晨星”-4改型战略无人机试飞——这可能是2025年1月22日方岘空军基地机库前观察到的“晨星-4”改型无人机。据报道,此次访问“确认了一种新型战略侦察无人机的创新性能,该无人机具备侦察能力,能追踪和监控陆地与海洋中的不同战略目标和敌军活动。”

2025年3月27日,方岘空军基地跑道上的“晨星”-4改型无人机近景

“晨星”-4改型无人机的前方视角
上述图片中的无人机与美国RQ-4B“全球鹰”和MQ-9A“捕食者”非常相似。朝鲜媒体随后确认这些无人机为“晨星”-4和“晨星”-9。尽管“晨星”-4侦察无人机常被认为是美国RQ-4B“全球鹰”系列无人机的克隆品,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尽管“晨星”-4的机身与RQ-4B非常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晨星”-4的机身看起来稍微短一些,长度约为12米,相比之下RQ-4B的长度为14.5米。此外,目前认为“晨星”-4无法携带RQ-4B所携带的先进侦察和通信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