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无人机防御技术概述
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 作者:董蓉 | 发布时间: 2023-01-09 | 5121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代战争中,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破坏力也越来越强,在激战正酣的俄乌冲突中表现的更加充分。同时,针对无人机的威胁……

软杀伤干扰类是当前军用反无人机必备和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小微型无人机效果最佳。美海军陆战队的四个陆基防空项目之一就是在北极星MRZA全地形车上安装电子干扰反无人机系统;俄罗斯开发了一系列电子干扰反无人机系统,其中杀虫剂-1可定向压制捕获30千米内的无人机。以色列更是研制出了能够实现接管无人机的Enforce Air反无人机系统和集探测、识别、干扰、打击于一体的无人机警卫(Drone Guard)、无人机穹顶(Drone Dome)系统。

(四)硬打击摧毁类

主流反无人机硬打击类武器包括高能激光武器和高能微波武器。其中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是利用激光器产生的定向激光束对目标无人机进行毁伤,以固体激光器为主。具有快速、灵活、精确、作战效费比高等优点,但容易受天气变化影响,需要一定反应时间,跟踪瞄准系统易受到干扰。“分层激光防御”(LLD)是目前世界最强激光武器,由美国洛马公司设计制造,可用来对抗无人机系统和快速攻击艇,也可以用高分辨率望远镜跟踪空中威胁、支持作战识别,并对交战目标进行损伤评估。2022年2月,美国已完成了对LLD的测试。其它国家也在争相开发自己的激光武器,法国CILAS公司成功研制了一套系统,使用功率低于10千瓦的激光摧毁小型无人机。

高能微波武器是通过定向辐射的高功率微波束直接攻击目标,主要有单管高功率波技术和微波阵列合成技术两种。高能微波武器杀伤范围广、反应速度快、作战成本低和可全天候使用,适用于无人机蜂群等集群式攻击。但也存在体积庞大、作战半径有限的缺陷。美国Epirus公司研发的Leonidas固态微波武器,以圆锥形射向空中高功率短脉冲微波,作用距离300米。在其2021年向美国国防部展示中,一次击落66架无人机。俄罗斯声称已在乌克兰战场使用了基于微波原理的便携式“昏迷”(Stupor)电磁枪。“昏迷”电磁枪可以抑制无人机导航和传输通道,以及无人机光电范围内的照片和摄像机,射程达2公里。

除上述处置技术外,还包括火力杀伤、粘性拦截网等多种手段,目前技术成熟度低。以色列“斯凯洛克”公司在2022年2月展出一个形似导弹的无人机拦截器。这款拦截器头部装有网状薄橡胶条,能够“游弋”到小型旋翼无人机等目标附近,向目标持续释放橡胶条。多个橡胶条“扑向”旋翼并将其缠绕,最终令目标坠毁。

(五)追根溯源类

追根溯源式反无人机解决方案由以色列率先提出,这种方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反无人机作战效率,还可以在面对无人机蜂群时有效节省防御成本。

2020年,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定位无人机控制室和操作员的溯源式反无人机系统。该系统利用远程操控人员在控制无人机飞行时对周边环境的反应数据,同时结合无人机的飞行路径以及无线信号的强弱来获取控制人员的位置信息。以色列溯源式反无人机系统在测试中的准确率高达78%,反应时间也相当迅速,是未来反制无人机的一大利器。

 三、总结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中美竞争加剧,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自身防御能力,在反无人机领域实现“软硬结合”才能高效应对来势汹汹的无人机攻击。



参考文献:

[1]付鑫,赵然,梁延峰 & 李学亮.(2022).反无人机蜂群技术发展综述.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05),421-428.

[2]周末,孙海文,王亮,于邵祯,孟祥尧 & 李丹..国外反无人机蜂群作战手段现状研究. 指挥控制与仿真.

[3]杨近文.(2022).国外军用反无人机发展研究. 军事文摘(05),46-51.

[4]王书恒.(2022).国外反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 军事文摘(03),43-47.

[5]]孙昭,何广军 & 李广剑.(2021).美军反无人机技术研究. 飞航导弹(11),12-18. doi:10.16338/j.issn.1009-1319.20210124.

[6]高新栋 & 杨梅枝.(2021).以色列反无人机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飞航导弹(11),19-24. doi:10.16338/j.issn.1009-1319.20210158.

[7]李林莉,程旗,张荔,陈丽琼 & 秦养红.(2021).反无人机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飞航导弹(11),25-32. doi:10.16338/j.issn.1009-1319.20210151.

[8]薛猛,周学文 & 孔维亮.(2021).反无人机系统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飞航导弹(05),52-56+60. doi:10.16338/j.issn.1009-1319.20200243.

[9]朱孟真,陈霞,刘旭,谭朝勇 & 黎伟.(2021).战术激光武器反无人机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分析. 红外与激光工程(07),188-200.

作者简介

董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五室,助理分析员

研究方向:先进制造领域前沿技术跟踪及产业、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