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横冲直撞、偷窥隐私,“乱飞”的无人机这样规范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法治日报 | 发布时间: 2023-02-01 | 24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非法投掷物品”“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破坏公共设施“偷窥、偷拍个人……


近日,“游客在公园用板凳将低飞无人机拍在地上”一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称,公园是人流密集场所,还有很多老人、小孩,无人机低飞容易伤到人,拍摄还可能侵犯他人隐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近年来无人机被广泛用于各大领域,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此同时,无人机“乱飞”产生的纠纷乃至违法犯罪也屡见不鲜。1月28日公布的《湖南省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利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施“非法投掷物品”“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破坏公共设施”“偷窥、偷拍个人隐私”等行为。

无人机到底该怎么飞?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男子高高抡起板凳,跨步向前方作出砸的动作——这张定格的照片,记录了近日游客在公园用板凳将低飞无人机拍在地上的一幕。这一“破坏”行为,引来不少网友“点赞”:“飞这么低,影响安全,活该被砸”“这个无人机危害公共安全,砸了是正当防卫”。

网友“点赞”的背后,是对无人机“乱飞”现象的厌恶。

据民航局统计,目前我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千万小时的量级,其中民用无人机占主导地位。在无人机市场蓬勃发展、玩家越来越多的同时,“乱飞”现象也逐渐增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侵犯他人隐私外,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扰民、伤人、在禁飞区“黑飞”等问题。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探索建立无人机使用申报、禁止事项清单、“黑名单”等机制,依法规范无人机使用。

侵犯隐私扰民伤人 相关事故时常发生

去年11月的一天,家住广东广州某小区高层的李女士无意中发现,一大早自家窗外有一架无人机高空盘旋,久久没有离去。从网络曝光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无人机盘旋的位置离窗户很近。李女士感觉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但正当她准备拿出手机进行取证时,无人机突然飞走了。虽然李女士报了警,但由于取证困难并没有抓到偷拍者。

使用无人机窥探隐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22年3月9日,广东一所高校的女生发现有无人机在宿舍楼顶上空悬停,且一直在窗外来回飞行。报警后,警方第一时间将嫌疑人控制。

除了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无人机伤人的事故近年来也不断发生。

2021年2月,在江西上饶一人群聚集的广场。“飞手”李某在控制无人机降落过程中,划伤了一名5岁幼童的右脸。根据《江西省公安厅关于加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的通告》,当地严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车站、码头、港口、商圈、街道、公园、大型活动场所、展览馆、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人口密集区域飞行。在人多的广场上对无人机进行起飞降落等操作,已经违反了该规定。该“飞手”最终被警方查处。

2022年8月12日晚,重庆永川人民广场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架无人机突然失控从半空落下,先是砸断了行道树枝丫,随后砸中一女童头部。据媒体报道,事发时,小女孩和父母正在坝子上用餐,后经过治疗,受伤小女孩康复出院。放飞无人机的男子被警方带走。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告诉记者,使用无人机窥探他人隐私,在民事法律层面,触犯了民法典有关隐私权的相关规定。如果行为比较严重,还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如果说是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无意拍到他人肖像,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规定,为展示特定的公共环境,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即将拍到的自然人纯粹作为一个背景存在,是可以使用的。但如果不小心拍摄到的是他人的隐私,那么无人机主应当把涉及他人隐私的部分删除,不可以使用,更不可以公开。”孟强说。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志军认为,法律责任的承担与行为造成的后果紧密相连。一般情况下,在未造成实质损害的情况下,居民出于避免利益可能遭受的实质损害的考虑,可向有关机关投诉,请求解决相关问题。如果因为无人机坠落造成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或出现无人机偷窥等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以民事诉讼的方式向无人机使用者主张损害赔偿。若出现轻伤以上伤害、敲诈勒索行为等,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刑事追责。

存在一定管理空白 违规飞行不易发现

2021年年底,一家商业综合体在位于上海的苏州河畔开业,因其独特的造型,一时间成为“网红商业体”,不少人带着无人机到这里航拍,给附近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干扰,附近警方也陆续接到与无人机扰民有关的报警。据了解,该小区所在地并非禁飞区域。

那么,无人机到底在哪些区域可以飞,无人机的操控者又是否需要什么资质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低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安防协会无人系统专家组组长孙永生告诉记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操控微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操控微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操控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当由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现场指导。操控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超出适飞空域飞行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规定经培训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