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微纳扑翼飞行器前沿动态综述与启示建议
来源:无人系统技术 | 作者:路翔 席翔 吴宇列 吴学忠 肖定邦 | 发布时间: 2023-10-13 | 33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微纳扑翼飞行器前沿动态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结合微纳飞行器当前发展态势,给出了微纳飞行器在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摘 要 对微纳扑翼飞行器前沿动态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结合微纳飞行器当前发展态势,给出了微纳飞行器在未来发展的建设性意见。首先介绍了微纳扑翼飞行器的研究背景与基本概念,对微纳扑翼飞行方式的高升力产生机制和微纳扑翼飞行器的气动力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其次分别讨论了国内外相关机构研制的微纳扑翼飞行器不同的传动结构、加工工艺以及能源驱动方式的机理特点;再次对微纳扑翼飞行器在军事和民生两方面的应用潜力和发展态势挑战进行了概括;最后对微纳扑翼飞行器未来在结构创新设计、加工制造低成本智能化、能源驱动高效以及自主智能控制等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给出建议。综述表明,微纳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加工、能源和驱动都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还需继续深入展开研究,其在军民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未来将会继续掀起对微纳飞行器的研究热潮。

1 引 言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微纳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机器人的研究正朝着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军方项目的支撑下已开展了二十多年的微纳机器人研究,并积极推动微纳机器人在未来无人战场的作战应用论证。1997年,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了微型飞行器(Micro Air Vehicle,MAV)[3-4]项目,发展最大线性尺寸为15 cm或以下,运动半径为10 km,峰值速度超过13 m/s,运行时间超过20 min的微米级别机器人。2005年,DARPA宣布了“纳米飞行器”项目,该项目要求10 g以下的飞行器,最大尺寸为7.5 cm,能够飞行1 km以上。2018年,DARPA启动“短程独立微型机器人平台”(SHRIMP) [5]项目,研发微米-毫米尺寸、质量为数克、不系绳的微型机器人,用于隐蔽侦察、灾后搜救、基础设施检查、火星表面探索等任务,以此来推动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为美军抢占未来无人作战“制高点”提供技术储备。传统界定上,微纳机器人指的是尺度在微纳米级别(几纳米至几百微米)的微型机器人,本文对微纳机器人的界定主要根据机器人的特征尺寸:特征尺寸在纳米量级,整体尺寸在纳米/微米量级的机器人界定为纳机器人;特征尺寸在微米量级,整体尺寸在微米/厘米量级的机器人界定为微机器人,因此微机器人包含了传统界定上的微米尺度的机器人和厘米尺度的微型机器人。微飞行器是微纳机器人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类,目前广泛研究的有固定翼[6]、旋翼[7]、扑翼[8]三种运动形式的飞行器,在宏观的军民通用航空领域,固定翼飞行器和旋翼飞行器性能优越,应用广泛,但随着飞行器整体尺寸的缩小,在低雷诺数的条件下将难以产生足够升力并保持稳定,而扑翼飞行方式[9-10]在微小尺度下可以产生足够的升力,拥有更多的优势,因此微型扑翼飞行器成为微飞行器领域研究的热点。当前,以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国内外高校已研制出多种微纳机器人样机[11-14],受尺度、能量与载荷等条件制约,研究水平总体处于实验室阶段,其中,微飞行器由于运动灵活、易渗透、越障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众多机构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对微纳扑翼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加工工艺以及能源驱动的发展态势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微纳扑翼飞行器的概念和气动力学分析;其次讨论了微纳扑翼飞行器不同的传动结构、加工工艺以及能源驱动方式的机理特点;再次对微纳扑翼飞行器的应用潜力和发展态势挑战进行了概括;最后对微纳扑翼飞行器在未来需重点研究的方向给出建议。

2 微纳扑翼飞行器的气动力学分析

2.1 双翅目昆虫飞行机理的研究

昆虫一般具有体形微小、运动灵活、感知能力灵敏的特点,还能实时监测周围环境,进行精准定位,并在复杂的气流环境中始终保持稳定运动。双翅目昆虫是扑翼飞行类昆虫的典型,如图1所示,双翅目昆虫蚜蝇在飞行时的运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扭转运动和拍打运动,升力是在两种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图1   蚜蝇翅膀的运动学结构Fig.1   Kinematic structures of aphid fly wings

拍打运动时翅膀绕着拍打轴线旋转,拍打轴线与扭转轴线垂直并且通过翅根,采用“上冲程”和“下冲程”来描述翅膀的上下拍打运动[15],在飞行的过程中,蚜蝇通过胸腔的快速收缩使翅膀产生拍打运动。扭转运动时翅膀绕着扭转轴线摆动,扭转轴线沿翼展方向和翅前缘相关联;扭转运动主要由向外扭转和向内扭转组成,蚜蝇翅膀的扭转运动完全可以依靠气动力和惯性力的作用共同产生,而无需额外的肌肉去提供能量,在扭转运动中,飞行肌肉主要起到控制扭转角度的作用[16]。微型扑翼飞行昆虫的飞行运动是一种低雷诺数下的飞行状态,采用稳态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无法解释,需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原理来解释扑翼飞行时产生高升力的机制,当前主要有打开-合拢机制(Clap-Fling)[17]、延时失速机制(Delayed St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