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一是优先发展和打造完善工业级无人机和eVTOL产业链。注重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低空经济“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孵化低空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以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市场拓展等方式助力企业进行技术突破、规模扩张,打造广东的低空经济品牌企业。
二是针对弱点进行低空经济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要加强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加大对飞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通信导航设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和产业化发展,依托在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在无人机载具、无人机专用电池、低空通讯设备、安全防护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以打造广东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同时,注重在打造产业平台、产业联盟等方式,加强低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开发低空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低空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三是推动通航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利用广东五大都市圈的发展规划,以构建全省应急救援体系为核心,加快对低空通航路线的规划建设,带动多场景应用,形成通航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链条集聚式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通航企业和项目落户广东,进一步提升广东在全球通航产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动政务、物流、交通示范性应用场景打造。
一是加大“低空+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力度。由省政府引导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低空+公共服务”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拓展工业级无人机在巡线巡检、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多领域的场景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探索将“无人机巡查”统一打包,集成多部门多领域综合执法内容。
二是重点围绕“低空+物流”推动应用场景探索。要规划和打造一批低空物流示范航线,重点发展城市无人机配送、城际无人机运输等新兴物流方式,加速实现大吨位载货无人机系统商用融合飞行运营,全力打造广东低空智慧物流配送生态圈。
三是探索“eVTOL+交通”新业态。探索开展载人级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商业化运营,如城市定点到高铁站或机场的“空中的士”,在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打造城市空中交通融合空域运行试点等。
——鼓励国有资本进入低空经济领域。
鼓励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通过设立专项投资基金的方式,加快进入低空经济领域,为广东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国有资产基金也可以在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包括专注对低空经济领域创新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入,加快“低空新基建”进度;在技术研发、商业运营、新能源电池、电驱电控等关键环节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产业投资和扶持; 以产业基金作为“耐心资本”,培育广东低空经济核心产业链发展成熟。同时,通过产业基金可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共同推动广东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
——优化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一是要促进低空产业跨域协同。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低空经济产业核心区,建立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或协作平台。平台内实现信息共享、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功能,以此促进全省范围内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协同创新与合作发展。同时,要加强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低空经济政策协同以及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广东与香港、澳门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共同促进广东低空经济的开放、创新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低空产业集聚发展。在珠三角地区,精心规划建设一批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吸引高层次科研机构、高校研究院所和国内外优质企业进驻,加快“产学研用”,重点突破适应航空标准的电池技术、雷达、光学、地理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多传感器融合等关键技术难点。要布局建设符合低空飞行器适航审定需求的专业大型风洞等公共测试支撑平台。在低空经济产业核心区域以外的城市,也要鼓励其依托自身资源与产业特色,加强与产业重点城市的产业链合作,探索建立跨区域如“双向飞地”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立配套产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平台,促进低空应用领域的创新要素集聚和产业发展。
来源: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热点新闻,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特别关注 ——————
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产业,“尖兵之翼”永不落幕。高博特自2006年发起、策划、投资、组织,在相关专业机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最早的无人机主题会展活动——“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后持续推动无人机技术交流。高博特创新引领最早在深圳、上海、郑州等地发起举办无人系统会展赛飞活动,有力促进了我国无人系统整体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20年来,高博特始终坚持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产业的愿景;努力为行业企业搭建产业链高端交流平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具体业务范围涵盖:信息情报、媒介传播、会展活动、招商加盟、品牌提升、咨询服务、产品中心等七大服务体系,长期服务于“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