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董志毅:天空的边界就是创新的起点 | 如果你想加入低空经济这个风口行业,这篇全面解读文章务必读一读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上观新闻 | 发布时间: 2025-08-19 | 225 次浏览 | 分享到:
董志毅:天空的边界就是创新的起点 | 如果你想加入低空经济这个风口行业,这篇全面解读文章务必读一读....

过去,飞机的轰鸣声总是伴随着燃油燃烧的气味,但现在,中国科学家改写了这个场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团队经历14年的攻关,终于让一架名为“锐翔”的四座电动飞机拿到了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0095A!全球首款取证的23部电动飞机在中国诞生)。这是我国首款获得正式认证的正常类电动飞机,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航空领域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这架飞机的背后,是一段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征程。这个团队曾经面临着电池、电机、电驱、控制系统等多项卡脖子难题,但他们硬是啃下了这些“硬骨头”。这架飞机全身采用轻量化的复合材料,电池的续航能力也有极大的提升,电驱动系统更是实现了全国产化。

更让我们振奋的是,新能源技术还在不断进化,新一代电池让飞行器的续航里程翻了好多倍,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更让无人机的运营成本实现了大幅下降。这些创新就像为低空经济插上了一双绿色的翅膀,让飞行既环保又经济。

如果说电动化是航空器的“心脏革命”,那么智能化就是航空器的“大脑升级”。近年来,一种名为eVTOL的飞行器也就是电动垂直起降器横空出世。它既能垂直起降,又能自主飞行,被誉为“低空经济的皇冠和明珠”。目前,我国已有40多家企业投身这一领域,形成了群星闪耀的局面。其中,广东亿航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获得了全球首个适航的“三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单机适航证,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认证近期,它又获得了商业运行的许可证,成为首个四证齐全的eVTOL。另外,上海峰飞航空的盛世龙eVTOL模拟一家人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至珠海九洲港码头,将单程3小时左右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这是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的公开演示飞行,往返飞行超过100公里。

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更高航速、更远航程的倾转旋翼构型飞行器应运而生。这种设计让旋翼既能垂直起降,又能像飞机翅膀一样水平飞行,被称为“空中的变形金刚”。四川沃飞长空研发的AE200就是这种技术的代表,它能搭载6个人,飞行200公里,从垂直起飞到高速巡航切换自如。2024年,它成功完成了全倾转的飞行试验,计划于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未来,这种飞行器将广泛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援、旅游观光等领域,让“打飞的”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2025年7月23日,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沪开幕,近300家头部企业齐聚上海秀出自家前沿新品。 (李茂君摄)

从电动飞机到智能驾驶,再到倾转旋翼,中国航空器的创新之路就是一场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短短几年时间,以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代表的新型航空器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会说话、会思考的“空中超级大脑”』

要使无人机、直升机、eVTOL、飞行汽车这些空中“车辆”更安全、更高效地运行,同样需要空中公路和空中红绿灯,甚至还包括空中服务区。所以,需要编织一张智慧运行的低空立体路网,也就是打造低空基础设施。

在地面交通中,立交桥可以连接不同方向的车流,服务区可以为车辆提供补给,通用机场则是低空的立体枢纽。前不久,《通用机场管理规定》已由交通运输部正式发布,202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定强调,通用机场作为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关键支撑。

低空的通用机场就像一座空中服务区,它既能让旅游直升机起降,又能为农林喷洒的无人机充电,还能为应急救援的飞行器提供临时指挥中心。截至2024年,我国已经建成了475座这样的空中枢纽。

随着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一种专门为无人机设计的自动化的航空基础设施应运而生。低空无人机的充电桩和调度站是什么样子的呢?它是一种叫作无人机机巢的装置能为无人机提供自动起降、充电、维护和存储。比如,在福建漳州的东山县就部署了36座无人机机巢,它们的外形像“宝莲灯”,每座不到1平方米。这些无人机机巢能让无人机自动更换电池、上传数据、接收任务指令,就像电动车到充电站即插即用一样,无人机返回机巢时,仅需52秒就能满血复活再次起飞。有了这些“全自动机场”,无人机就可以便捷地巡查高压电塔、监测海岸线、预警山体滑坡等,整个系统无须人工干预,真正实现了无人值班、全天在岗。

我们想象一下,未来的天空中可能有数千架无人机、有人机、eVTOL、飞行汽车穿越,那么如何避免空中堵车、空中交通事故呢?这就需要在空中划设低空航路,建立空中红绿灯系统等“空中大脑和神经网络”。目前,在我国多个省市,由电信运营商研发的低空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平台正在发挥作用。这些平台融合了通信、导航、感知、AI和大数据等技术,具备了广域实时联通和多源探测反制以及航路管理等核心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低空物流、应急救援、空中巡查等场景,构建起了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低空飞行环境。

智能化的低空路网系统正在全国落地在海南,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被实时标注在地图上,一旦越界就立即报警。在杭州亚运会期间,低空安全监管平台就像空中交警一样,能瞬间识别违规的无人机,并启动电子围栏,将无人机驱离现场,整个过程不到10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