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作战:智能化战争的基本形态
来源:学习时报
|
作者:李伟健
|
发布时间: 2021-03-22
|
9091 次浏览
|
分享到:
将人的智能化特征物化到无人装备系统中,把传统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智能化,成为当前无人作战的突出特点......
无人作战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无人化装备系统为主力的战争形态。近年来,无论是针对重要目标的斩首行动,还是大规模作战中的广泛运用,无人作战形式已屡见不鲜。从前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作战机器人,如今已经渗透到战争的各个环节,作战效能日益凸显,成为智能化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无人战争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装备形态突出“智”的特征
将人的智能化特征物化到无人装备系统中,把传统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智能化,成为当前无人作战的突出特点。
多维的态势感知能力。以智能传感技术为基础,无人化装备系统可以融合多型传感器和观察设备于一身。通过运用无线组网技术,可将部署在陆、海、空、天等多域的传感设备智能联网,从而达成对作战环境的多维感知。凭借后台强大的信息计算处理能力,实现对多源情报的融合整编、精确运算和对比印证,进而构建起全面立体的数字化战场态势图,为作战行动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得益于大数据平台和智能算法的强力支撑,无人化装备系统应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可以快速高效建立起实时动态的数字化战场仿真模型。指挥信息系统可以此为依据,全面分析战场形势,准确判断敌方企图,科学预测发展态势。通过海量的数据计算和模拟推演,查找出破敌制胜的关键因素和重要节点,为指挥员最终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决心建议。
灵活的自主决策能力。无人化装备系统在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可以充分发挥其并行分布式处理、自动知识获取、非线性模糊推理和人机交互等方面优势。在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下,智能决策系统以设定的作战任务为核心,以战场态势的动态变化为依据,科学灵活制定战术打法,合理精确选择打击目标,自主高效实施智能决策。大大缩短决策时间,提高决策效率,全面强化无人武器系统的战场应变能力和生存适应能力,为实现作战任务提供强大的决策保障。
高效的行动处置能力。在行动实施阶段,无人化装备系统因其强大的智能算法和运算处理能力,使得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得到全面提升。而且,它能够克服人的脆弱性和身心极限,执行极其复杂、危险的作战任务,效费比突出。同时,无人化装备系统拥有强大的智能后台,可以实现对作战行动的动态评估、打击效果的闭环校正和攻击目标的精准释能,准确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全面达成作战意图。
指控模式突出“云”的概念
将“云”技术融入指控链路,实现一体化指挥控制、情报融合共享、反应快速灵活是当前无人作战指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依托信息互联网实现作战数据云计算。作战云计算是一个以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负载均衡和网络存储等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混合体。云计算以信息互联网络为依托,彻底打破传统链路的硬链接方式,使作战力量呈现出小型模块化。各作战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任务分发、计算合并的运行模式,将各作战模块融合成一个“云端大脑”,形成分布式杀伤链。从而充分发挥网络化分布、自由化接入的特点,全面提升无人装备系统的计算能力、指挥效率和作战效能。
构建战场资源池实现作战情报云共享。通过采用分布式共享计算资源的应用模式,将各模块化作战平台采集到的战场态势和情报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依托云共享服务系统,将各平台数据资源融合组建成一个网络化的战场资源共享池,作战平台按照自身任务需求匹配情报数据,全面高效地获取战场信息。从而实现对情报资源的集中管理、资源整合、分布存储和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情报资源的获取能力,为指挥控制与行动决策提供强大的情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