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热点,在我国,已被纳入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阵之列,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无人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热点...
视频、监测站等监管存在的数据支撑不足等问题,实现精准监控,以满足大气污染治防治需求,而无人机技术仿佛就是为此而生的。
目前,我国多省也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环境监测。如黑龙江利用无人机监察秸秆焚烧;河北省利用无人机定期监测对企业排污排废、小作坊违法生产等污染环境的行为;湖北武汉用无人机高空巡视侦查大气污染点等案例不胜枚举。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河北省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重拳治污,一年来查处非法企业3486家,抓获犯罪嫌疑人1846人,全国力度最大。其中,多款无人机进行了巡查与航拍执法。
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各项环保政策的深入落地,无人机在实现定点采样、定时监测、自主飞行、数据实时传输、摄像照相等过程中将日益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帮手。
航运配送与检查
当陆上物流、电商企业刚开始无人机送货的时候,水上无人机物流与检查已初露锋芒。
2017年10月10日,随着“长江汇001”无人机从兴隆洲服务区顺利将10斤大米送至船东刘老板手中,标志着我国近海和远洋航运业的无人机配送就此开启。
11月29日,在2017(第三届)长江航运互联网大会上,南京长江船服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保利介绍称,目前的最新“长江汇7号”可以实现货物自动寻径、自动跟随、自动投放、自动返航,彻底颠覆船只登岸补给的传统。同时,投放物品与船只指定着落点误差仅仅0.1米。
据他透露,2018年“长江汇7号”将在南京、武汉、宜昌、南通四个沿江城市推开,首批开设六个服务点,未来将在全长江流域普及。
此外,11月20日,江苏太仓港无人机水尺鉴定达成全智能处理。据悉,无人机在水尺鉴定领域的应用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技术的应用使一次水尺鉴定所需的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20分钟左右,企业每年可节省交通艇租赁费用近百万元。
当然,在航运的配送、检查、危险作业中,无人机的功用远不止于此,还需和航运业深度融合,实现场景落地,才能实现真正的爆发。
气象探测
2017年5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组建了“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研发和试验专项工作组”,启动无人机气象探测工作,并有望于2018年夏季在我国南海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探测试验。
11月29日,蜂巢航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受天津气象局委托,进行无人机气象监测联合实验项目。测试中,6次爬升至250米高并悬停,对比了各个状态下的测量数据,结果表明无人机的测量数据与天津气象局约250米高的气象塔测量数据基本一致,在某些变量的呈现上也更为精准。蜂巢航宇所用气象无人机为HC-330油电混动全电驱四旋翼无人机,该机型具有超常航时,超大负载,可自主飞行,定点悬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越性能。此次测试的优异表现,为2018年大规模无人机气象监测推广做足了准备。
我们看到,将气象探测设备和无人机相结合,利用无人机机动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和成本优势,将来定能更好地应用于现代气象服务。
基础建设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步入密集落地期,无人机在工程勘探、测绘、管理、检修、应急等各个环节均有亮相。
一直以来,中国基建依靠庞大的农民工基数以及廉价劳动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新一代劳动力就业意愿的下降,未来工程机械将从远距离操纵过渡到无人驾驶、全面自动化以及机器人化的趋势发展,因此2017年无人机在基建领域的作业大受欢迎。例如,借助无人机进行摄影测量、定位、管理等,大大提髙信息采集与监测的空间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