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TU-141“海燕”自杀式无人机引领未来?且看精准打击领域“机”“弹”之辩
来源:军事技术 | 作者:火炮科技信息 | 发布时间: 2022-12-19 | 3956 次浏览 | 分享到:
TU-141“海燕”自杀式无人机引领未来?且看精准打击领域“机”“弹”之辩……

 

据塔斯社2022年12月9日发布的消息中显示,近日,驻扎在斯瓦斯托波尔附近的俄黑海舰队护卫舰在黑海上空击落了一架乌军无人机,该消息得到了米哈伊尔•拉兹沃扎耶夫州长的证实。12月6日,米哈伊尔•拉兹沃扎耶夫曾表示有两架无人机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的海域被击落。更早一些时候,防空武器系统还击落了三架试图从海上袭击这座城市的无人机。

 据悉,本次袭击塞瓦斯托波尔的很有可能是乌军装备的TU-141“海燕”喷气式无人机。该款无人机由苏联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立项研制,其外形与德国的V1巡航导弹有些许相似,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属于跨音速无人机。在苏联解体后,“TU-141”无人驾驶侦察机的全部文件和资料被乌克兰继承。不久之前,这种无人机还被用于袭击俄境内的恩格斯空军基地,造成包括TU-160和TU-22M在内至少2架战略轰炸机的受损。

一、无人机将会代替导弹?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型无人机都是俄乌冲突中当之无愧的主角,从“弹簧刀”“柳叶刀”到“见证者”;从低空投掷、火力观测到自杀袭击,不管是哪款无人机,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发挥的都仅仅是战术作用,对于战略的影响都极其有限,但TU-141大型自杀式无人机的出现似乎为今后无人机发展的方向指出了一条道路。

 

近年来,随着航天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无人军事装备开始越来越多的在现代战争中崭露头角,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从伊拉克战争、纳卡冲突到现如今的俄乌冲突,不论是炎热的沙漠还是冰封千里的北疆;不论是集团作战还是反恐战争,都能看到无人机活跃的影子。现如今,作为一支新型军事航空力量,无人机在各型战场上均展示出了自己强大的适应性。与此同时,军用无人机的发展也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侦查+打击模式,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尝试和开发不同种类和型号的无人机。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巡航导弹的大型自杀式无人机将有望成为无人系统领域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2022年9月13日,由中国安防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无人机探测与反制研讨会于北京万寿宾馆顺利召开,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支持,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无人系统安全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公安部,工信部,民航局等部委的主管领导,国网、中电科、航空、航天等行业用户代表,监测、检测第三方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代表,共有百余家无人机探测与反制领域的政府领导、学者专家和相关企业出席了本次会议。在本次会议的讨论环节,一位已经退休的从事导弹领域研究、设计的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全新观点:由于无人机是一个察打一体化、攻防一体化的集成平台,所以今后无人机将会代替导弹。

二、无人机代替导弹成为未来战争的新利器

初次听到这个说法,其实笔者本人也还是有些许疑问的,毕竟两者本就不是一种东西,一个是飞行器,一个是精准打击弹药,如何谈的上代替呢?况且二者从设计上来说也完全不是一种思路。但是在翻阅了大量资料后,笔者似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从作战目的上来分析,无人机与导弹诞生和使用都是围绕着摧毁敌人目标这一根本原则展开的。一切都形式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这个目标服务。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至于这只猫是什么品种,到底叫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因此单从结果来看,只要能够实现摧毁敌人的目标,那么采取几种方式?采取什么方式?似乎并不是重要的。

其次,从设计思路来看,导弹是一种携带战斗部,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飞行航迹,导向目标并摧毁目标的飞行器,通常由战斗部、控制系统、发动机装置和弹体等组成。换成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先寻找目标,起飞炸药,然后精准地将其投送到目标头上,完成击杀。而自杀式无人机则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能够飞起来的炸药搭载平台,先起飞寻找目标,找到目标后爆炸,完成击杀。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二者的设计思路截然不同,但二者其实承担的都是让爆炸物到目标之间飞行的任务。

第三,从使用过程来看,导弹的发射一般都是预设好目标的。换句话说,就是导弹在发射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大概要去打谁,一旦发射,导弹就无法回头。哪怕察觉到打击的目标是假目标,导弹也得义无反顾的一头撞上去,即便有些导弹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修改攻击的目标或者自爆,但这也只是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罢了。以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为例,美军内购价130万美金一枚,童叟无欺、不带砍价。只要电钮一按,130万美金起飞,先不说挨炸的一方值不值这130万美金,美军都已经先交了学费。而自杀式无人机的发射一般是无目的的,即先发射,然后在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去选定需要攻击的目标,相比导弹,自杀式无人机在目标选择上可以说是相当灵活。而且就算自杀式无人机一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操纵人员也可以发送一条指令让其飞往安全的地点降落,再由专人将其回收再塞回发射筒中以便下次再次使用。同时在价格上,自杀式无人机也有着导弹无法比拟的优势,以伊朗“见证者-136”为例,其单机价格仅需2万美元,可以说妥妥的面向工薪了,即便杀伤力与“战斧”相比略逊一筹,但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嘛。一枚比不上,十枚呢?二十枚呢?反正只要在65枚之内这笔生意都是划得来的。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外行谈战术,内行看后勤,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好比两个人打架吃大米的他就是没有吃牛肉的力气大,其实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