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正在加入战争。”以色列新闻网站“Walla”近日对此进行了报道。11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一个月。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国防军紧急征召了36万名预备役人员,其中约1/3都来自该国的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在这个拥有“创业国度”称号和高科技产业优势的国家,很多民间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都是从军队退役后继续干起老本行。这些公司不仅为该国新式武器研发提供支持,在网络攻防、人质救援等领域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8200部队”是以色列高科技初创企业的“传送带”
据《以色列时报》2日报道,以色列经济对科技行业的依赖在过去10年中显著增长,目前科技产业占其GDP的18%,相比之下美国占不到10%,欧盟约为6%。此外,以色列大约14%的就业人口均从事科技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科技相关工作。德勤网站发文介绍称,以色列是一个创业强国,被誉为“创业国度”。该国有着6000多家活跃的初创企业,以及近100家民营高科技独角兽企业。以色列同时也是开创性技术和高投资回报率的温床,因此,很多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都纷纷选择在以色列投资,如微软、谷歌、苹果、脸书、英特尔等。除少数例外,18周岁以上的以色列人都必须在以色列国防军(IDF)服兵役,男性至少服役32个月,女性至少两年。以色列国防军,尤其是其中负责网络安全和情报任务的“8200部队”,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部门。科技社区网站“Interesting Engineering”报道称,“8200部队”对以色列高科技初创企业起着“传送带”的作用,是该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如果查看以色列民间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领导者或技术骨干的履历,会发现他们大都与以色列国防军有着紧密联系。比如纳坦•巴拉克,于2013年以上校身份从国防军退役后便创立了以色列软件公司mPrest,该公司是以色列“铁穹”拦截系统中控制核心部件的开发者;再如乌兹•罗臻,现任以色列科技公司Roboteam董事长,他曾在国防军服役31年,退役后还担任过以色列国防部长助理;Check Point软件技术公司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防火墙的网络安全公司,其创始人吉尔•舍伍德和一些技术骨干均出自“8200部队”。
“世界以色列新闻”网站报道称,如果“8200部队”是“以色列的耳朵”,那么以国防军“9900部队”就是“以色列的眼睛”。该部队负责计算机图像处理,成员多为女性,善于观察卫星、无人机图像变化。报道称,“9900部队”前成员有望催生下一轮创业浪潮。
“投掷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头盔,武器研发的重要力量
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中,除了以色列国有军工企业,如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公司(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 Ltd)、以色列军事工业(IMI)、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等,很多以色列民间高科技企业也正在为该国提供支持,深入参与到新型武器研发当中,使以色列获得战场上的优势。据“欧洲国防工业”网站报道,以色列空军第161中队作为在加沙地区打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即“哈马斯”)的主要力量,其操作的“赫尔墨斯”450型无人机在对哈马斯目标进行打击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款无人机由以色列技术公司埃尔比特系统(Elbit Systems)研发,续航时间达17个小时,它收集到的准确信息让第161中队可实现实时“从传感器到射手”的行动。报道称,新一轮巴以冲突预计将增加无人机在以色列空军总飞行小时数中的份额。

“赫尔墨斯”450型无人机(埃尔比特系统公司)
与此同时,以色列的地面行动也在不断扩大。“巴拉克”坦克是以色列国防军“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的第五代版本,此系列坦克是以色列在加沙地面进攻的主要武器。为了快速瞄准、先敌发起打击,IDF为该型坦克的坦克手配备了IronVision智能头盔,这款头盔也是由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发,可让坦克手在车舱内实时接收坦克外部环境的图像,使坦克手能够“透视装甲”。军事专家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以色列有不少人工智能企业和生产半导体芯片的企业都在帮助国防军建立现代化的指挥控制体系和战场感知系统,这些战场感知系统是为了区分敌我目标,同时也是为了将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地道找出来。哈马斯的地道被称为“加沙地铁”,哈马斯声称该地道在地下绵延500公里。四川外国语大学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陈广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色列的计算机图像技术全球领先,但哈马斯一般不公开使用手机,并且多在地道中活动,这让以色列的技术很多时候难以发挥。为确定地道位置,Roboteam公司研发了一款被称为“投掷机器人”的IRIS小型可投掷无人地面车,它能够在地道中行驶、探测物体和人员,并将图片传回给操作员,还可以在遇到敌方人员时远程引爆。此外,Roboteam公司还为以色列开发了能爬楼梯并通过狭窄洞穴的微型战术地面机器人。
参与网络攻防、救援行动和加密货币战
在网络攻防方面,受地缘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早在此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前,以色列政府部门和民间科技公司就在国家网络建设方面发力。以色列去年6月推出“网络穹顶”计划,以提升国家网络安全,减少大规模网络攻击的危害。自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由以色列国防军退伍军人组建的HUB网络安全有限公司向国家提供了一套先进的基于零信任的机密计算解决方案,用于保护敏感数据和关键基础设施。Check Point软件技术公司则推出了安全自动化和协作平台“Horizon Playblocks”,该平台能够自动遏制攻击并防止其扩散。目前,也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在救援行动等方面为以色列提供支持。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国家网络安全指导委员会前负责人,同时也是安全初创公司Code Blue Cyber的创始人弗朗哥,与以色列网络危机管理公司Gitam BBDO合作,成立了“平民作战室”,通过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将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人员图像与以色列官方数据库及失踪者家属提供的照片进行比对,该项目在两周内确认了约60名失踪人员的身份。据彭博社报道,以色列还引入间谍软件公司。以色列国防军声称,为“减少平民伤亡”,他们获取了约100万部巴勒斯坦人手机的数据,监视加沙人口活动。尽管以色列网络情报公司NSO Group和Candiru均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但以方已向它们提出要求,快速升级间谍软件功能。在战场之外,巴以双方的加密货币战也在持续进行。一方面,以色列Fireblocks、MarketAcross、Blockchain B7等多家区块链企业共同设立了“加密货币援助以色列”项目,捐款额现已超过24万美元。而另一方面,自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国防机构努力阻止加密资金流向哈马斯。以色列初创公司Lionsgate Network正在努力定位和拦截哈马斯的加密钱包,目前已冻结约100个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