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动数字低空建设。汇聚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低空飞行空域等数据,构建全省一体化数字低空底座,为低空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数字化基础支撑。建立健全低空数据管理制度和标准,完善对接规则。加强低空数据生产、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全流程安全管理。探索开发利用形成一批优质数据产品。(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牵头,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配合)
(六)建设低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省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省级空域协同管理、无人机飞行态势监视、省际省内跨市低空飞行统筹协调等功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市建设市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省级平台实现数据和服务对接。形成以省级平台为中心、各市平台为节点,覆盖全省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研究出台《广东省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支持各市按需建设飞行服务站。(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公安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四、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
(七)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聚焦“干-支-末”物流配送需求,结合省内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重要商务区等布局,建设无人机物流节点,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推动低空物流配送应用在城市、乡村、山区、海岛等规模化落地,重点拓展跨海高值海产品运输、航运物资补给、医疗物品快速转运、山区农产品转运等场景。引导通用机场建设低空物流集散中心,打造覆盖全省的载重百公斤级跨地市低空物流网络。(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八)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打造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区域的低空空中交通走廊。鼓励利用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探索拓展空中通勤、商务出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跨境飞行等低空新业态。探索开辟粤琼低空航线。(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九)打造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加大低空飞行器在应急救援、消防救援、水上救援、应急通信、应急指挥、搜寻搜救、应急值守、医疗转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积极推进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持续推动航空医疗救护融入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整合全省航空应急资源,加强与低空运营企业合作,发挥通航飞机、直升机、无人机高低搭配、功能互补的特点,构建全省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省应急管理厅牵头,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十)全面赋能“百千万工程”。深化“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驾驶舱应用,完善无人机指挥调度体系,赋能“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结合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大无人机、eVTOL、直升机在城市管理、安防巡查、水务监测、电力巡检、道路巡检、生态治理、海洋巡检及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牵头,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配合)
(十一)培育低空新兴消费业态。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类低空经济新兴消费项目,开发和推广低空观光、飞行体验、高空跳伞、个人娱乐飞行等多元化低空旅游产品,在省内著名景点打造低空文旅应用试点示范,探索在有条件地市开展“一江两岸”低空游览观光,推动开通郴州—韶关—佛山的跨省文旅航线。依托飞行营地、航空小镇、通用机场,提供航空研学服务。支持各地承办无人机相关全国性或区域性赛事活动。利用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等重大活动的契机,推动低空示范应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牵头,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民航中南空管局配合)
五、提升低空产业创新能力
(十二)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紧密结合低空产业基础和应用需求,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加快推动整机、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低空服务等领域关键技术升级。聚焦eVTOL等新型航空器,开展高能量密度航空动力电池技术、高功重比航空电推进技术、高可靠性智能控制技术,适航安全性设计、高效率气动布局设计、空域网格时空建模和精细智能管理等自主可控技术协同攻关。强化装备安全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电池失效管理、坠落安全、数据链安全、抗风扰控制等技术,提升空域精细化管理、空管信息、低空反制等技术的研发能力。(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十三)前瞻布局前沿技术研究。推动航空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动力技术的商业化,以未来低空产业应用和运行场景为驱动,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开展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布局,加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控制算法及飞行器自主飞行决策领域的应用。(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十四)打造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聚焦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规模化通航装备和技术攻关,打造国家级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平台。围绕总体、系统、软件、元器件、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各类省级创新平台加大研发布局。建设涵盖概念、设计、工艺、适配、适航、系统验证等全方位、开放式、全生命周期的中试平台。打造前瞻趋势研究、高端人才引培、深度策略分析、全面决策支持的高端智库。(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