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广东惠州市:到2026年建成200个以上垂直起降设施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高博特 | 发布时间: 2024-05-29 | 5995 次浏览 | 分享到:
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5.加快建设地面起降设施网。推进实施《惠州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3-2035)》,加快推进惠东、博罗、龙门通用机场及其停机库、能源站、气象站等地面保障设施建设。编制惠州市无人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加快建设低空飞行航空器飞行需要的大型起降场、中型起降平台、小型起降点,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测试中心(基地)和大中型枢纽起降场,鼓励现有和新建的公共设施、住宅、商业楼宇和工业厂房等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引导已建成的通用机场和起降场完善充换电等低空保障设施。到2026年建成200个以上垂直起降设施,其中大型综合起降场1-2个、中型载人级起降平台不少于20个、物流级起降点不少于80个、感知级起降点不少于100个,加强起降设施统筹建设、兼容共享、集约利用,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有人机与无人机兼顾的起降点网络。(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港口航空铁路事务中心、气象局,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县、区政府配合)

6.加快建设低空智联网。参与推进省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建设,完善通信、导航、监视等相关配套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推动5G及5G-A(通感一体)、北斗、卫星互联网、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雷达等技术融合,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识别、气象、反制等配套设施网络,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对低空智能通讯网进行调优和加密建设,推动与省相关平台互联互通,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低空智联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通建办,电信运营企业,中国铁塔惠州分公司配合)

7.建设低空管理服务平台。结合“惠云眼”全方位社会感知体系,建设低空管理服务平台,与国家或省级监管服务平台对接,建立完善飞行监视、飞行申请与审核、飞行告警、气象情报、空域风险评估、辅助飞行设计等功能,提升低空运行效率。建设完善多层次的算力供给体系,满足规模化低空飞行中异构、高密度、高频次和高复杂度的感知需求。建设低空安全监管执法平台,开展低空飞行器及人员信息管理、非法低空飞行器识别、预警和查处,针对管制区域和重大活动开展要地低空防御建设,保障低空公共安全秩序。(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局配合)

8.抢抓空域改革机遇。建立市低空空域“军地民”协同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与上级军民航空管理机构沟通对接,共同研究推进低空空域分类划设、飞行活动监管等低空融合飞行管理事项。落实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部署,有序释放适飞空域资源。(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委军民融合办,市港口航空铁路事务中心,各县、区政府配合)

9.创新低空经济金融服务。组建惠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引导更多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低空经济重点领域。引导天使投资机构对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相关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低空经济的信用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针对物流、载人、城市管理等低空商业应用险种,建立风险覆盖广泛的低空经济保险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资金支持,多渠道助力企业和项目创新发展。(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国资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惠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惠州监管分局配合)

10.强化低空经济人才支撑。推动低空经济人才纳入市重点产业人才目录,引进一批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团队和高端紧缺人才。拓展产教融合新实践,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设立低空实践基地,推动高校和职业教育院校开设动力、载荷、飞行控制、数据处理等低空门类课程,培养飞行、适航、航空器维修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支持开展无人机操控、通航飞行等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教育局配合)

(三)拓展应用场景。

11.构建低空数据产业新业态。汇聚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低空飞行空域等数据,构建全市一体化数字低空底座,为低空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数字化基础支撑。整合各类低空设施、飞行器、运营服务等数据资源,搭建低空行业数据空间。培育低空数据链主企业,支持企业挖掘低空无人机飞行、物联感知、图像等数据资源和流通交易场景,探索开发利用低空数据产品,推动低空数据要素合规流通和数据产品交易。加快我市公共算力基础设施智算中心建设,支持行业单位开展算法、算力、数据应用合作。(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12.丰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社会治理领域统筹市、县、镇无人机资源管理和集约利用,完善“惠云眼”全方位社会感知体系功能。鼓励各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拓展无人机在“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巡检巡查、应急救援、医疗救援、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卫生健康局、生态环境局、城管执法局,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配合)

13.拓展文体旅游场景应用。鼓励发展低空消费新市场,开发和推广低空观光、飞行体验、个人娱乐飞行等多元化低空旅游产品。支持低空运营企业依托南昆山、东江和西枝江流域、双月湾等市内重点旅游景点,探索开发低空游览、培训、航拍、比赛等运营活动。探索在有条件的县、区开展“一江两岸”低空游览观光,融合岭南文化、现代城市等元素,打造低空观光航线、无人机编队表演等文旅消费新场景。谋划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无人机竞速大赛,打造无人机赛事城市品牌。推动在全市重大文体旅活动中开展低空示范应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牵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