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为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消费、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印发。
《方案》提出,计划到2027年,建成20个左右通用机场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左右。
《方案》明确,支持企业牵头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低空经济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银行融资等方式开展融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低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目标: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达500亿元
《方案》提出,河南省将以扩大低空消费需求为牵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航空研发制造能力,着力推动场景应用与产业融合,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过程中,河南省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需求引领、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同高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等原则。
《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完成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初步建立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建成10个左右通用机场和一批直升机、无人机起降场地、起降点;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力争超过20个,全省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8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0万小时;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打造20个低空标杆应用场景。
到2027年,建成20个左右通用机场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个,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200万小时。低空经济标杆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容升级。
鼓励发展“低空+”消费、扩大公共服务应用
河南省低空消费市场如何进一步培育与促进?
《方案》明确,鼓励发展“低空+”消费。强化机制模式创新,推动低空飞行与旅游、运动、摄影、娱乐、表演等消费活动相融合,培育形成低空消费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
“低空+”文旅消费。依托太行山水生态资源、丹江库区水生态资源、河洛历史文脉资源、嵩山自然人文资源、淮河文化资源,“老家河南”、黄河文化、大别山文化等文化名片,打造“一心一带四区”低空旅游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沿黄低空旅游、航空水上运动等“低空+旅游”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全域全季低空旅游。
“低空+”运动消费。加快航空飞行营地、航空运动俱乐部和飞行训练基地建设,积极举办各类航空运动赛事和活动。支持郑州、安阳打造知名航空运动消费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
“低空+”教育培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精准育才,做优做强飞行员培训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各具特色的航空教育培训基地,开展航空模拟、私人飞行驾照、无人机操控、航空法律法规等培训业务。
“低空+”会展。支持举办特色突出的航空嘉年华、航空博览会、航空产业发展论坛、低空商业应用场景展示展览等活动。
此外,《方案》明确,要扩大公共服务与生产应用。进一步拓展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航空器在应急救援、农林植保、航空医疗救护、自然资源、市政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鼓励各地、各相关部门梳理整合各领域低空飞行服务需求,滚动发布公共服务领域低空场景指导目录清单。
鼓励城市低空物流发展、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
当前,郑州市已开通了低空物流线路,下一步,河南省将有哪些更多的无人机应用场景?
《方案》明确,鼓励城市低空物流发展。加快推进无人机在快递、即时配送等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应用,支持郑州、安阳等地率先开展无人机物流试点,支持通航企业和无人机企业与物流配送服务企业开展合作,开通低空物流配送航线。
大力发展城际短途运输航线。依托现有通用机场体系,探索发展公务飞行、商务飞行等短途客运飞行服务,开发低空特色场景。以郑州为中心,积极开拓市域、城际、区域等低空客货运航线,建立省内和省际空中交通体系,发展空中通勤、城际飞行等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推动全省通用机场连接道路提质升级,确保通用机场便捷接入高速公路、快速路,打通集疏运“最后一公里”。在机场、铁路枢纽、核心商务区、景点等探索开展低空飞行联程接驳应用,拓展旅客联程接驳、货物多式联运等创新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发展eVTOL等新型低空航空器短途商业运输模式。
加快低空产业发展、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加快低空产业发展,河南省下一步如何部署?
《方案》明确,充分发挥郑州、安阳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安阳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低空经济发展平台作用,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聚焦整机制造和关键配件生产,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低空产业研发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