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积极参与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申请工作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AUVSC联盟
|
发布时间: 2020-04-09
|
17085 次浏览
|
分享到:
更好的为广大智能科技工作者和全体会员服务,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国科奖社证字第0218号]提名工作已正式启动。
提名专家每人每年度独立或与他人联合提名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不超过3项,联合提名时列第一位的为责任专家。提名专家应在本人熟悉学科领域范围内进行提名,责任专家应在本人从事学科专业(二级学科)内提名。3名或5名专家联合提名时,与提名项目任一完成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应超过1人。
(二)单位提名
1.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注重提名仍在一线工作,对我国智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杰出智能科学技术专家。
2.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含科普项目、企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
鼓励探索,突出原创,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上提名数量不限。各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提名本学科、本行业、本地区、本部门的优秀项目。
3.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吴文俊人工智能专项奖
注重提名学术水平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青年科学家或团队组织。
各地方人工智能学会(联盟);全国高校科研院、科技(成果)处,包含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电子信息、网络通信、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研究(院)所,各智能科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工程)中心等;各高校人工智能研究院(学院)等。每个提名单位年度独立或与其它机构联合提名不超过7个项目成果。学会分支机构: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每个提名机构年度独立提名或与其它机构联合提名不超过5个项目成果;学会团体(企业)会员单位,每个提名单位年度独立提名或与其它单位联合提名不超过3个项目成果。
(三)提名范围
1.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含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脑与认知科学、群体智能、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研究中实现重大突破者。
2.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智能产品硬件开发中取得较大应用价值成果。
3.在人工智能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科普创作取得的成果。
4.在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含核心算法、感知识别、知识计算、模式识别与数据挖掘、机器感知与机器视觉、认知推理、自主无人系统、人机交互、跨媒体分析推理、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取得突出成绩,并在应用领域中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
5.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应用案例,为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推动者。
6.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并在重点领域展开创新应用取得成果。
7.为推动我国智能化建设,推进创新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有杰出贡献。
8.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智能系统评测,安全、可信智能系统构建的基本方法等研究方向取得的成果,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的贡献者。
9.建设布局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含人工智能开发工具与基础平台,促进各类通用软件和技术平台的开源开放取得领先技术水平。
(四)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提名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