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 天下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
来源:新华社
|
作者:新华社
|
发布时间: 2021-04-23
|
10267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到一个地方,都对各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千百年来留下无数荡气回肠诗篇。今天,人民治黄事业进入历史新境界,黄河正在谱写演绎新时代新乐章。
欲穷千里目:顶层设计起高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满怀对母亲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每到一个地方,都对各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提出明确要求,为各地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这是在河南济源拍摄的“黄河三峡”景色(2020年9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作出部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提出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要求。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强调“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东营市垦利区胜利黄河大桥(2018年6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东营市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着力打造“湿地之城”。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202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4月1日,渔政执法船在黄河陕西洽川段巡航。这一日,中国渔政亮剑2021黄河流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2021年度黄河流域禁渔期正式开始。新华社记者 都红刚 摄 2021年4月,黄河保护立法座谈会,强调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体现到法律条文中,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机制、制度予以立法确认。
为黄河保护立法,是几代人的梦想。黄河保护立法将为自然生态永久平衡、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人民群众永世安宁提供强大法律支持。
保卫黄河:重拳护卫“母亲河”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的重大原则。
今年4月,针对河南郑州、开封等市借引黄灌溉之机、行“人工造湖”之实等问题,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第一批8个典型案例集中公开通报。
黄河小浪底洪水调度运用、水库泄洪的壮观场景(2020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朱祥 摄
与此同时,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4月14日公开通报一批重大典型违法采矿案件。
黄河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正在“长出牙齿”。
4月1日,“中国渔政亮剑2021”黄河流域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2021年度黄河流域禁渔期正式开始。沿黄9省区共同签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渔业高质量发展宣言》,倡议依法治渔、依法兴渔,以最严格执法守牢渔业治理和安全生产底线。
黄河自2018年禁渔期制度实施以来,持续开展“渔政亮剑”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电鱼等非法捕捞违法行为,有效保护了黄河流域水域生态和渔业资源。

位于黄河中游下段的三门峡水利枢纽(2020年9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保护母亲河,人民法院在行动”,2020年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层面,提出构建流域司法机制;自2019年以来,沿黄9省区法院一审污染环境刑事案件90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