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军工天地
首页  >  新闻聚焦   >  军工天地  >   详情
近年国外无人装备典型战例述评
来源:军工天地 | 作者:高博特 | 发布时间: 631天前 | 369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无人装备的开发,军事应用无人装备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大量无人平台得以开发利用……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无人装备的开发,军事应用无人装备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大量无人平台得以开发利用。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军事强国投资了大量的无人作战装备,并始终保持在无人装备研发和军事应用的最前沿地位。

近年来,无人装备在实战中的应用愈加频繁,作用日益突出。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在纳卡地区爆发激烈冲突。至11月10日全面停火,双方激烈交战44 天,阿塞拜疆取得胜利。此次冲突中,无人机首次作为主战装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无人机作战运用的高度关注。

当前主要军事强国均在大力开展无人集群作战研究。无人集群可实施全方位、立体式饱和攻击,也可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提高作战灵活性,更可与巡航导弹等空中打击武器协同攻击,增强打击效果。无人机集群作战的突防能力越来越强,可对作战体系和要害部位进行高精度重点打击,无集群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内容。

随着机器学习、自主作战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在无人装备集群项目上的大力推广应用,无人集群作战对未来战场攻防影响越来越大,更是成为作战中日益显著的现实威胁和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

 一  纳卡冲突 

2020年9月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在纳卡地区爆发激烈冲突,双方激烈交战44 天。战争初期,双方均动用坦克装甲车辆、火箭炮等武器,亚美尼亚军队攻势凌厉,阿塞拜疆军队一度陷于被动。在土耳其、以色列等国支持下,阿塞拜疆军队大量使用了土耳其的TB2(Bayraktar TB2)察打一体无人机、以色列的“哈洛普”无人机、本土改进的安-2无人机等,对亚美尼亚的防空系统、T-70坦克、炮兵阵地等进行毁灭性打击,一举扭转被动态势。战斗中亚美尼亚军队也使用了“起重机”系列无人机和X-55无人机等。10月初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达成停火协议不久后双方再次爆发冲突。10月19日,俄罗斯介入双方冲突,在亚美尼亚边界附近的俄罗斯军事基地部署“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击落了9架TB2无人机。俄罗斯的介入严重削弱了阿塞拜疆无人机的空中优势,加速了战争结束。11月9 日,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领导人签署声明,宣布纳卡地区从11月10日零时起完全停火。至此,纳卡冲突结束。

参战无人机

阿塞拜疆方面主要有TB-2察打一体无人机、“赫尔墨斯”长程侦察无人机、“哈洛普”自杀无人机、“搜索者”中程侦察无人机、“人造卫星”短程侦察无人机和阿塞拜疆改装的安-2无人机等。相比之下,亚美尼亚军队装备的无人机型号较少,主要是本国研制的小/微型无人机,如“起重机”系列侦察无人机和X-55侦察无人机。

(1)TB-2无人机

TB2无人机(Bayraktar、拜拉克塔尔或旗手)是土耳其生产的一款中空长航时,可进行远距离操控和自动飞行作战的无人战斗航空载具,主要由土耳其拜拉克塔尔公司为土耳其空军制造。TB2是目前土耳其的主力无人机。据称,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塞尔柱克•拜拉克塔尔开发了此款无人机。

根据报道,TB2无人机在纳卡冲突中获得巨大成功,阿塞拜疆使用TB2无人机发射导弹摧毁了多个亚美尼亚的苏制坦克、火炮/步兵阵地和战车等。

技术数据

生产商  土耳其Baykar公司

状态 现役

首飞时间  2014年8月

操控人员   3人(地面控制站)

长  6.5米

翼展  12米

最大起飞重量  650千克

负载  150千克

动力  内燃机1个(100马力)

油箱容量  300升

燃油类型  汽油

最大速度  220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130千米/小时

作战范围  150千米

通信距离  视距(直线)传播

升限  8200米

作战高度  5500米

留空时间  27小时

航电系统  EO/IR/LD成像与目指系统,或多模AESA雷达(两系统互换)

武器  4个挂载点,可携带武器包括:

L-UMTAS长程反坦克导弹   

MAM精确制导炸弹

Roketsan Cirit70毫米导弹

Tubitak-Sage Bozok激光制导火箭

TB2无人机

(2)哈洛普无人机(IAI Harop)

哈洛普无人机是以色列航太工业(IAI)公司开发的自杀式无人机,是此前以色列研发的哈比无人机的改进型,升空后可以自动驾驶通过电磁波辐射搜寻目标或人工遥控的方式对敌方发起自杀式攻击,如果没有攻击目标,该无人机可返回基地。该无人机的设计采用了隐身技术,依靠较小的体积可躲避敌方地对空导弹和雷达的追踪,主要攻击敌方防空武器。

2020年纳卡冲突期间,哈洛普无人机被阿塞拜疆投入战场,因击毁S-300PS远程地空导弹系统受到高度关注。

技术数据

生产商  以色列IAI公司

长  2.5米

翼展  3米

通信距离  200千米

雷达反射面  <0.5平方米

最大速度  417千米

作战范围  1000千米

留空时间  9小时

升限  4600米

武器  23千克战斗部

圆概率误差小于1米


哈洛普无人机

述评

一是无人机起到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运用攻击型无人机有效扭转了战局,特别是无人机相对于地面坦克群、炮兵阵地展现了降维打击的强大战斗力。无人机展现出的作战效果与作战潜力,引起了各国对无人机作战运用的高度重视,对颠覆未来作战样式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防空体系力量是应对无人机攻击的重要手段。纳卡冲突的第二阶段, 无人机作战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正是缘于亚美尼亚薄弱的防空力量。虽然亚美尼亚军队拥有少量S-300PS、“山毛榉”等中远程防空导弹,但主要用于首都防空,无暇顾及纳卡地区。纳卡冲突的第三阶段,俄罗斯介入冲突,运用“克拉苏哈-4”电子战系统击落无人机,形成了对无人机的有效压制。

三是无人作战运用是推动无人装备体系建设的关键抓手。无人作战力量在纳卡冲突中得以发挥关键作用,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多次运用中不断演进的结果。

 二  美军无人机成功实施斩首行动

2020年1月3日,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的高级将领到达巴格达国际机场迎接到访的伊朗特种部队高级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一行人乘坐两辆丰田SUV离开机场,美军MQ-9无人机突然发动袭击,MQ-9共发射4枚导弹并击中两辆座车,造成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少将和伊拉克民兵组织“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穆罕迪斯等5人身亡。

MQ-9无人机

MQ-9无人机(MQ-9 "Reaper",又译“死神”、“收割者”),是一款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统为美国空军所开发的无人机。MQ-9也是世上第一种专为长时间进行高空侦察任务而设计的武装无人机。

美军MQ-9于2007年10月28日在阿富汗乌鲁兹甘省德赫拉乌德地区首次发射了地狱火导弹,并成功击杀了当地的武装分子。2020年1月3日凌晨,美军在巴格达国际机场发动了空袭,MQ-9发射地狱火导弹将两辆SUV炸的粉碎,苏莱曼尼当场阵亡。

技术数据

制造商

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

人员  2名地面人员操作

降落方式  跑道

起飞方式  跑道

发动机   盖瑞特/汉威(Garrett/Honeywell)TPE331型涡桨发动机,可输出900轴马力。

油载  1815 公斤

长度   11 米

翼展  20 米

高  3.8 米

空重  2223 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4760 公斤

升限  15 千米

作战高度  7.5 千米 (25,000 英尺) [168]

续航时间   28 小时 (满负荷续航能力14小时)

作战半径  1852 公里

无武装续航距离  5926 公里

载重  1700千克

最大航速   482 公里/时

巡航航速  276-313 公里/时

传感器  

AN/APY-8 Lynx II 雷达

AN/DAS-1 MTS-B光电侦搜仪

SeaVue对海搜索雷

武器

6个武器挂架(680千克置于两个机翼内侧武器挂点;230至270千克置于两个机翼中部武器挂点;68至91千克置于两个机翼外侧武器挂点)

最多可同时携带4枚AGM-114地狱火导弹(Hellfire)及2枚500磅(230千克)GBU-12“铺路二型”激光制导炸弹(Paveway II)。除此之外,未来还将具备装载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以及AIM-9响尾蛇导弹的能力

MQ-9无人机

述评

一是情报侦查。美军利用线人、电子设备侦听、侦察机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准确获得了有关苏莱曼尼的高度机密信息,对苏莱曼尼的一举一动早已严密监控,然后由美军联合特别行动指挥部共同执行空袭任务。

二是火力打击。斩首令下达后,美军部署的无人机迅速升空,当车队行至机场外机动车道时,激光制导“地狱火”导弹从天而降,两枚导弹击中苏莱曼尼的专车。

三是战场评估。苏莱曼尼当场被炸得粉碎,只能根据其平时佩戴的戒指辨其身份。

四是善后行动。斩首行动后,美军明确将向中东地区增兵3000人,多艘舰艇驶往中东地区,并加强中东地区美军的警戒级别,同时将伊朗52个目标列为打击目标,打击行动和善后行动连接非常紧密。此次刺杀行动只是一瞬间的事,从上级下达击杀命令,到一枚AGM-114海尔法导弹从上万英尺高空直奔目标而去,只持续数秒钟,是真正意义上的秒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