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热点资讯
首页  >  新闻聚焦   >  热点资讯  >   详情
最实用 最具指导意义!最高检公布诉讼无人机技术支持案例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高博特 | 发布时间: 313天前 | 3434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实用 最具指导意义!最高检公布诉讼无人机技术支持案例……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最高检近日发布一批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最高检党组提出的“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进一步引导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检察办案作用,提升检察办案质效,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共同选编该批典型案例。

这批典型案例公开的共8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共5件,民事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共3件。其中应用卫星遥感、快速检测、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分别为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保护大运河、太浦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检察院整治砖瓦轮窑淘汰退出行政公益诉讼案;广东省肇庆市检察院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污水溯源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检察院诉某公司等倾倒固体废物填埋河道破坏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诉王某甲、高某某等人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行政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典型案例

案例二

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保护大运河太浦河流域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水污染 卫星遥感 快速检测 精准确定污染区域 整治成效跟踪

【要旨】

水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由于河流流域广阔,快速、精准发现污染点、获取证据成为案件办理的关键。检察机关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精准发现污染区域,运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辅助调查取证,利用水质快速检测污染物浓度,与卫星遥感数据相互印证,形成较为严密证据链条,为高质效办案提供技术支持。

【基本案情】

京杭大运河、太浦河、頔塘河等是流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的主要河道,是江浙沪区域重要水线。2021年2月,检察机关应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该区域发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平望镇梅堰工业集中区、同里镇邱舍工业区、汾湖湾318国道南、京杭大运河北段水体悬浮物浓度偏高。河道上下游及沿岸企业存在违规排污、生活污水直排、码头营运不规范、通航搅动底泥、船舶偷倒泥浆等问题,造成水环境受损,侵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检察机关应用卫星遥感、快速检测、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发现流域污染线索,为查明污染情况、精准溯源提供有力证据支撑。通过技术手段持续跟踪整改情况,用客观数据检验办案成效,联合河道上下游检察机关、协同行政机关建立水域长效治理机制,防范此类污染问题再次发生。

【业务+技术办案情况】

一是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精准发现污染线索。2021年2月,苏州市人民检察院调取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水域遥感影像,并进行定量反演。高分六号多光谱遥感数据、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定量反演结果显示大运河、太浦河等水域悬浮物浓度较高,水环境被污染可能性较大。苏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河道上下游检察机关共同办理此案。

二是水质快速检测锁定污染数据。为进一步确认水污染程度,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对京杭大运河北段等4个区域水质进行采样,利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和水质多功能检测仪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显示,4个采样点的总磷及化学需氧量(COD)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限值。快速检测结果与卫星遥感数据互相印证。

三是无人机航拍辅助调查取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无人机航拍,明确涉案区域存在码头违建、废水直排等问题。检察官根据卫星遥感监测报告、水污染检测数据以及无人机航拍照片等资料,采取乘船巡查污染区域水体、现场查看污染源头、走访涉案企业并调查生产和排污情况、与周边群众进行座谈等方式,进一步调查核实涉案水域污染情况,补强相关证据材料,形成较为严密证据链条。

吴江区人民检察院于2021年6月至8月,先后向涉案水域两岸有关乡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吴江区人民检察院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共同研究治理举措,推动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6家、拆除21家企业违法建筑13万余平方米、改造提升标准化码头10个、修复市政管网10处;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4起,经公开听证督促3家环境违法企业支付损害赔偿金3万余元、督促增殖放流鱼苗6000余尾。同时,大运河、太浦河下游浙江省嘉善县、上海市青浦区等地检察机关同步推动偷排污水、岸线堆放垃圾等问题整改。

为检验办案成效,检察机关持续对整改情况进行追踪,对大运河吴中段水域及沿岸码头开展水上、岸线全面排查,并运用卫星遥感开展监测。根据监测,4个问题线索区域水体悬浮物浓度日均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为建立水域长效治理机制,吴江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河道上下游检察机关、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聘请专家协助研究制定大运河、太浦河水环境动态监测及长效治理方案,防范污染问题再次发生。

【典型意义】

(一)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开展调查,解决流域污染线索发现难问题。运河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而且水体流动,流域的污染线索发现和定位较难。检察机关利用卫星遥感覆盖范围广、反馈时间短等特点及时发现污染线索。根据遥感提示信息,确定流域具体污染点位置和大概污染程度;通过现场勘查取样和快速检测进一步确定污染程度。快速检测数据与卫星遥感互相印证,及时、准确发现公益损害关键事实。对于公益损害区域较大的案件,通过无人机解决“监看死角”。对于跨区域、跨流域案件,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机制优势,综合利用科技手段有效履行职能,全面查明污染情况,实现精准溯源。

(二)通过技术手段持续跟进监督,促进公益诉讼职责履行,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在全面查清公益损害事实和相应监管问题的基础上,不同层级检察机关督促同级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通过公开听证、整改现场实地打分、卫星遥感持续跟踪反馈等手段,检验办案成效,确保受损公益全面修复。同时,检察机关委托行业专家、组织评审会等方式对环境公益修复成效进行评估,提高评判结果公信力,协同行政机关建立长效机制,防范类似污染问题再次发生。

案例三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检察院整治砖瓦轮窑淘汰退出行政公益诉讼案

【关键词】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落后产能淘汰 卫星遥感历史影像 现场勘验

【要旨】

办理砖瓦轮窑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公益诉讼案件,检察机关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地理测绘等技术手段,对历史地貌与现状情况影像比对,掌握涉案现场历史变化,有效破解公益诉讼案件取证难、固证难问题,确保精准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履职整改。

【基本案情】

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白银区淘汰类生产工艺设备中砖瓦轮窑淘汰退出整改工作进展缓慢、拆除不彻底。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规定,砖瓦轮窑属于淘汰类生产工艺设备,应于2020年底前淘汰退出。截至2022年2月,白银区尚有7家砖瓦轮窑企业未淘汰拆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状态仍在持续中。

【业务+技术办案情况】

2022年4月,白银区人民检察院立案启动调查后,发现由于违法行为历时久远,案件办理存在三个难题:一是无法确定涉案砖瓦轮窑建设、使用、拆除时间,对违法行为过程无法精准判断;二是无法确定涉案企业是否存在占用耕地等违法行为,也无法判断违法行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三是无法确定相关单位是否存在怠于履行职责的相关情况。为破解以上难题,检察官和检察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调查方案,通过调取卫星遥感历史影像、无人机航拍、现场勘验等方式对证据进行搜集、固定。

(一)通过现场勘验查明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根据案件情况明确现场勘验重点,提升勘验针对性:一是确定涉案砖瓦轮窑布局,测算占地面积;二是结合卫星遥感历史影像确定建设、使用、拆除的具体时间,对占用耕地情况进行固定。为更有针对性开展现场勘验,调取辖区涉案砖瓦轮窑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制图,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处理,对涉案现场占地面积进行测算和标注。根据遥感数据分析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勘验,利用无人机航拍取证,准确记录现场情况,出具现场勘验报告。

(二)利用卫星遥感历史图像及其他技术手段强化证明事项。通过调取该区域的卫星历史遥感图像,利用遥感影像制作对比分析图,依据砖瓦轮窑企业占地面积及周边区域多年变化图像,还原2006年至2022年16年间涉案现场轮窑建设、使用过程,以及周边开采砖瓦用黏土矿情况,对砖瓦轮窑企业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连续性和关联性加以佐证。针对砖瓦轮窑企业落后的烧结砖工艺,检察机关联合工信等部门委托专家对白银区烧结砖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并出具工艺改造的专家意见。

通过技术手段调查取证,查明白银区有7家砖瓦轮窑企业未依法淘汰退出及占用耕地。2022年5月,白银区人民检察院向工业信息化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及3家乡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相关部门结合专家提出的工艺改造意见,对问题依法、合理处置,并做好砖瓦轮窑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后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在后续跟进监督过程中,白银区人民检察院组织听证会,以电子示证形式充分展示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和现场勘验相关证据,得到被监督单位的认可,形成了尽快拆除复垦的意见。随后,被建议单位书面回复称,总面积4万余平方米的砖瓦轮窑已全部拆除,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有序进行。检察机关持续监督整改情况,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等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到位和持续保持。

【典型意义】

(一)充分发挥卫星遥感、现场勘验等技术手段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支撑环境损害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面对专业性强、时效性高的调查难题,检察官和技术人员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快速锁定现场勘验地理位置,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及时开展现场勘验,委托专家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涉案砖瓦轮窑情况,指明案件办理方向,为案件办理奠定基础。

(二)从说明到证明,综合运用技术性证据提升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利用卫星遥感历史影像数据,对比分析砖瓦轮窑企业占地面积及周边区域变化情况,结合证人证言,形成完整证据链条,对砖瓦轮窑企业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连续性和关联性进行论证,快速厘清了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有效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办案质效。

案例四

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检察院星湖国家湿地公园污水溯源治理行政公益诉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