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行业技术
首页  >  新闻聚焦   >  行业技术  >   详情
看这里 无人机等无人系统助力“智慧农业”落地
来源:AUVSC | 作者:高博特 | 发布时间: 2021-07-26 | 6262 次浏览 | 分享到:
智慧农业就是集成应用运用大数据、智能设备、云服务、“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技术,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

大会主办方介绍,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农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设施农业是我国农民丰收致富的产业,同时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农业机器人典型的应用领域,本届大赛将以“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领域范围定位在设施农业机器人,希望通过大赛促进设施农业机器人创新发展。

一家参赛单位负责人介绍,他们研发了一种专门适合在果园劳作的机器人,试验效果良好。在果园生产过程中,为了解果园的生产效益情况,一般都需要在果实收获前,通过测产的方法获得产量数据。果园生产季节性强,人工测产方式劳动强度大、准确度低,智能化测产仍然是果园管理智能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广大果农对先进测产装备的需求十分迫切,农业机器人就能破解这个难题。

据大会举办方介绍,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将永久落户津门,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助力乡村振兴,天津将成为全国农业机器人研发创新基地。

农业物联网 温室大棚保丰收

盛夏时节,走进蓟州区出头岭镇“国林食用菌”园区,菌棒制作进入高峰。

园区负责人陈国华告诉记者,过去都是人工装袋,不但效率低,装袋的菌棒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导致食用菌生产受到影响。现在制作菌棒都采取了智能化设施自动装袋,然后放进高温蒸汽炉中,设置120℃高温进行消毒。由于在蒸汽炉中设置了相关参数,可从多个方面自动完成要求,确保菌棒质量一流,生长优质食用菌。

陈国华介绍,现如今,园区食用菌温室大棚里也都安装了智能化传感器,有测量湿度、温度的,还有测量其他方面的,这些数据会自动传到基地,然后由终端智慧处理大脑发出指令,对温室大棚进行自动管理,确保食用菌稳产、高产。还节省了80%的劳动力,一些懂技术的年轻人担当了主力,他们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完全按照工业产品生产模式生产食用菌,质量一流,产量稳定。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食用菌很娇嫩,对温湿度要求较高,过去人工凭感觉处理往往不准确,还延迟,造成食用菌生产受影响。现在采取智能化控温控湿,湿度不够,立即自动增湿;温度过高,立即降温,促使食用菌产量高,质量好,还增加了很多新品种。目前,全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有大棚3000栋,附近2万多村民从事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3.5亿元,产品出口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

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云峰介绍,米面粮油肉菜果,都需辛苦劳作。由于农业生产大多还是传统种养殖模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绝大多数的90后、00后青年人根本不愿下田,在田野里辛苦劳作的都是他们的父辈。由于年龄大、科技种田水平低,为获得丰收,就采取粗放方式,大水漫灌,浪费水源;大量投入农药化肥,增加了种植成本,还造成了面源环境污染。为此,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必须改变,改变的必经之路就是智能化,用智慧农机取代人工,用农业物联网取代传统种地方式,做到自动滴灌、喷灌,节水8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生成权威数据,科学补充土壤中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能节肥50%以上。另外,把每年农田肥力、农作物品种、产量等生成大数据,用来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可避免盲目性,确保农业年年获得大丰收。只有让农业生产变得轻简化、智能化,才会吸引青年人来种田,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装备代替农业人工成为必然发展方向。

筹建智慧设施农业园区 育秧生产更轻松

为大力促进天津智慧农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正在筹划天津智慧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位于宁河区东棘坨镇的天津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将兴建38栋现代智能温室,分为育秧、优质蔬菜生产、蔬菜种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智能化展示等,对温室大棚内的光照、温度、二氧化碳、土壤盐分、水分等自动监测集成化管控措施,通过智能物联网进行科学管理。

按照规划,智慧设施农业园区将打造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综合技术最先进,集成度最高的智能化设施农业园区,通过设施农业智能应用示范、设施农产品初加工示范、设施农业绿色循环生产示范,带动我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依托中心农场现有基础设施,建立由设施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展示体验中心组成的智慧设施农业科技管理服务中心,围绕设施农业现代化育秧、蔬菜种苗生产、蔬菜育种,开展设施农业应用控制及一体化监测与农作物栽培调优工作。令人期待的是,100万亩小站稻育秧将有望完全实现工厂化生产方式,秧苗将更加茁壮。

近年来,我市先后启动实施了“物联网+农业 ”“电商网+农业”“互联网+农业”的三网联动工程,开展了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成了35个智能农业的示范园区,创建了6大领域智能农业的应用场景,打造了国内领先的三农大数据管理平台和乡村振兴大数据支撑平台,1000余家规模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网络销售全覆盖,智能农业已成为我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开展智慧农业建设,全面提升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各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驱动助力农业智能化生产。推动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建设,以智能农业研究院为依托,组织研发团队开展农业遥感、无人机、新型传感器、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研发熟化面向大田精准作业、设施智能种养、果园智慧管理、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等方面的智能农业技术产品。加速相关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进程,推进大田作物、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重点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我市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