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发展低空制造产业
5.打造整机制造产业集群。
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组织研发团队攻关先进低空飞行器整机设计,推动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货运无人飞机、飞艇、水面飞行器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普宙科技、电鹰科技、旭日蓝天等一批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东风汽车等本土头部企业转型布局低空装备整机制造,积极引入亿航智能、小鹏汇天、中信海直等国内头部企业在鄂设立分部或研发基地。省内航空制造企业首次取得国家通用航空器(不含起飞全重150千克以下无人机)整机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牵头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配合单位:省财政厅、省经信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
6.打造关键零部件生产和系统研发集群。
加快布局新能源低空动力技术和装备,引导中航锂电、东风时代、亿纬动力等企业进入航空锂电池研发领域;引导武汉绿动氢能、众宇动力、海亿新能源等企业进入航空氢能源研发领域。推进机载系统和设备标准化模块化发展,鼓励航空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武汉航空仪表、湖北航特装备等企业结合低空产业需求,加快推进统标统型。鼓励相关企业参与制定一批地方标准规范,并积极推广至相关团体标准和国家标准。经认定符合条件的首台(套)装备,按产品购置单价或研发费用的15%,对产品研制方和示范应用方给予补助,双边最高奖补1000万元;对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按规定分别给予相应资助。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七〇九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加快研发低空飞行控制系统,对符合条件的低空飞控系统研发项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配合单位: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
7.打造新型材料供应集群。
重点突破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轻型合金材料技术,支持科研机构利用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研发高强度轻量化新材料。发挥武钢集团武汉总部平台优势,引入集团关联企业在鄂建设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平台及生产线,支持武钢有限、新冶钢、江瀚新材等新材料领军企业融入低空经济产业供应链。经认定符合条件的首批次新材料,按产品购置单价或研发费用的15%,对产品研制方和示范应用方给予补助,双边最高奖补1000万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厅,配合单位: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商务厅)
(三)大力培育“低空+”经济新业态
8.“低空+应急救援”。
加大低空飞行器在城市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省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市州根据工作需要将购买低空服务统筹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无人机城市管理试点。鼓励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建设基于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应用的城市智慧化治理体系。积极推动低空应急救援融入全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构建全省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鼓励拓展低空飞行器在森林防火、高层灭火、抢险救灾等场景的应用。(牵头单位:各市州政府,配合单位:省财政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民航湖北监管局、民航湖北空管分局)
9.“低空+物流配送”。
探索“航空+低空”物流体系建设,布局“干-支-末”物流配送。加快推进低空飞行器在物流领域应用,结合省内物流园区、快递分拨中心、重要商务区布局低空物流节点。支持一批快递物流头部企业实现无人机物流业务常态化运营。(牵头单位:各市州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配合单位: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商务厅、民航湖北监管局、民航湖北空管分局、湖北机场集团)
10.“低空+城市交通”。
率先在武汉都市圈开展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试点。推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城市空中交通中的示范应用,支持通航企业发展以eVTOL为主的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鼓励运输机场和通航机场联合拓展客运业务,推动“干支通、全网联”。(牵头单位:各市州政府,配合单位: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民航湖北监管局、民航湖北空管分局)
11.“低空+时尚旅游”。
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类低空经济新兴消费项目。鼓励各地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开发空中游览等特色项目,打造一批“云端游”系列产品。强化武汉经开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荆门漳河爱飞客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运动赛事品牌。(牵头单位:各市州政府,配合单位:省文旅厅、省体育局)
12.“低空+农林生产”。
充分发挥湖北农业大省资源优势,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现代农林业植保作业,开展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试点、高质量作业示范,对从事植保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植保无人机,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积极推广低空飞行器在作物监测、农药喷洒、精准种植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牵头单位:各市州政府,配合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民航湖北监管局、民航湖北空管分局)
13.“低空+北斗应用”。
全面推广北斗技术与低空应用融合,推动各类低空飞行器配备北斗高精度机载终端,实现低空飞行实时动态监视;推动省内ADS-B基站改造升级为基于北斗多模授时的ADS-B地面站;打造覆盖全省的北斗低空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探索5G通信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体化的低空空域监视技术应用,作为北斗定位+短报文、ADS-B等低空空域主要监视技术的补充。(牵头单位:省发改委,配合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省经信厅、省应急管理厅、民航湖北监管局)(四)积极营造低空经济发展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