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广东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的广东省重点智库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了《广东低空经济发展调研报告》。据介绍,近期,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与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组成联合课题组,实地考察广州、深圳、珠海等低空经济发展相对迅速的地市,并对21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最终形成此报告。报告对全省低空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围绕“完善低空领域的法规政策体系,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推动政务、物流、交通示范性应用场景打造,鼓励国有资本进入低空经济领域,优化低空经济产业布局”提出系列建议。
现场发布的广东低空经济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全链全域发力
广东低空经济保持优势发展
研究报告认为,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制造业实力雄厚,消费应用前景广阔,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省低空经济发展呈现6个主要特点。
1.初步形成“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发展格局。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作为三个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等市提供产业配套;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低空应用场景。
2.产业融合向深度推进。广东省积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内部各环节深度融合,支持整机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加强协作,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任务载荷、无人机管控平台、低空反制系统等领域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
3.产业链覆盖范围广。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链结构较为完善,产业链配套完整,且企业分布均匀,上、中、下游链主企业实力突出,已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等全链条,广深珠三地也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4.高度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率先发展。广东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省级层面重点布局推进整机、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和低空服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升级,以及航空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应用。广东省在低空经济产业的技术能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无人机技术、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智能化空域管理、航空材料和核心设备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等领域,广东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成果,加快了广东低空经济从理论、技术到产业实践的率先发展。
5.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广东已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据统计显示,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汇集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其中,在无人机系统制造领域,广东相关企业数达2831家,在通用航空器与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方面,拥有企业数均排全国第一。在航空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数量上也全国领先。
6.城市特色化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协同。被称为“无人机之都”的深圳,2023年全市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900亿元,同比增长20%,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今年11月被列为中央空管委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的6个城市之一。广州全面布局低空产业发展,出台《广州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订立了“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的目标,并积极推进广州低空数字空域和智联网建设。珠海在斗门规划了1000亩低空经济产业园区,上线了全国首套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江门恩平市与深圳福田区建立低空经济“五同”(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收益)协作模式,推动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实现“福田总部、福田研发+恩平制造、恩平应用”跨市战略组合布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部分城市,因地制宜推动低空物流配送应用等新兴消费业态,形成多点多层组团发展的良好态势。
产业走深走实
广东低空经济仍需创新蓄力
目前,广东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已显雏形,在多个领域和环节均处于国内先发和领先地位,但仍需面对一些挑战和发展障碍。由此,研究报告建议指出,广东需继续加大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力度,在法律体系与监管体系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及产业协同、产业生态构建、低空场景打造和商业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和完善提升,以增强广东低空经济持续领先发展的护航力和续航力。
——完善低空领域的法规政策体系。
一是要以优化低空产业经济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为落脚点,加强空域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加快制定出台包括低空飞行器管理、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飞行服务、低空安全监管等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根据空域分级,合理划分空域管理事权,合力打造高效有标准统一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确保低空领域的开放与安全,助力缩短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商业化进程。
二是加强政府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进一步优化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在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兼顾宏观层面和产业需求,明确政府引导方向,制定统一标准和政策体系,以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