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国防大学教授解码无人作战“蜂群战术”
来源:2020年11月1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3期 | 作者:吴敏文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 发布时间: 2020-11-19 | 9753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9月底爆发的纳卡冲突中,双方开战后的24小时内,阿塞拜疆运用智能无人机“蜂群战术”,对亚美尼亚的地面装甲部队造成重大毁伤。
       “在这场局部战争中,无人机占据了特殊地位。它们确定了军事行动的战略战术。远距离操控的机器加入作战的未来战争图景在我们眼前展开。”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0月在题为《纳卡冲突揭示未来战争范式》的文章中说。
       这一观点代表了舆论界的普遍声音。其中,无人作战“蜂群战术”成为诸多军事观察家进一步聚焦的话题。在9月底爆发的纳卡冲突中,双方开战后的24小时内,阿塞拜疆运用智能无人机“蜂群战术”,对亚美尼亚的地面装甲部队造成重大毁伤。
图 | 一名美国士兵放飞一架无人机模型
       “蜂群战术”已不是新词,但在智能化装备日新月异的当下,升级版的无人作战“蜂群战术”具有了新的内涵和看点,也体现着大国博弈的新特点。
       1.  20年发展进阶
       一只马蜂或蜜蜂的杀伤力非常有限,但一个庞大的蜂群,却有杀伤甚至杀死一头牛或一匹马的能力。
       现代军事意义上的“蜂群战术”,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较大型陆上、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为搭载和发射平台,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辆、无人舰船、无人潜艇等无人作战系统为武器,具有自主态势感知、情报融合、目标分配、指挥控制、自适应协同和智能决策等能力,依据作战任务和战场态势的变化,对战场无人作战系统进行自主动态编成,以整体作战能力应对复杂、强对抗、高不确定性战场环境的一种作战方式。
       “蜂群战术”由美军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2000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第一版《无人机发展路线图》,至2003年伊拉克战争及之后,为了应对高度复杂和对抗性社会环境,美军投入战场的无人作战平台或系统达近万个。随着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的实质性进步,为满足战场对无人作战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美军智能化无人系统的发展和应用都驶入了“快车道”。
       美国海军历来以美各军种中的技术领先者著称。2012年,美国海军研究局率先发布《无人机蜂群攻击》报告。2015年3月,美国海军研究局完成了长0.91米、翼展1.47米、重5.9公斤的“郊狼”无人机的单机测试。2016年5月,完成了30秒内发射30架“郊狼”无人机的试验,验证了由“郊狼”组成的“蜂群”的编队飞行、队形变换和协同机动能力。
由于担心无人飞行器会削弱本军种地位,美国空军一开始对发展无人作战持抵触态度。但在形势比人强的局面下,美国空军启动了“编群战术空间”计划,研究无人机在侦察、搜索、跟踪、电子战、心理战、对地打击、战术牵制等方面的作用。为在有人机与无人机之间寻求平衡,美国空军提出了无人机接受有人机指挥控制,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忠诚僚机”概念。2019年,由美国空军和克瑞托斯防务公司联合研发的XQ-58A“女武神”战斗无人机试飞成功,标志着“忠诚僚机”开始从概念走向实战。
 图 | 2017年9月18日,美韩军机在联合军演中飞过朝鲜半岛上空
       2. 四大特点
       以小巧的、功能专业的“蜂”,通过大幅增加功能种类和数量规模,形成复杂的、强大的“群”的作战效能。这一设计思路决定了“蜂群战术”的基本特点。
       一是数量规模化。单个无人平台载荷小、功能简单、破坏力有限,但一旦形成规模,即可大幅提升其功能的复杂度和破坏力强度。如“蝉翼”无人机小如蝉,可携带天气、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或声学探测、生化探测等微型电子设备,由空中平台“撒放”,降落地面后通过数据链互联成网,在指定区域形成稳定的“无人探测蜂群”。
       无人机“蜂群”所产生的积累性作战效果,使得扩大“蜂群”规模成为基本的作战需求。今年8月27日,美国海军宣布:正在开发可遂行攻防任务的高达100万架规模的“超级蜂群”。
       无人机“蜂群”的数量规模,可有效增强整体抗毁能力。无论因为什么原因损失10架或20架无人机,对一个千架无人机的“蜂群”而言影响不大;对于上万架无人机构成的“蜂群”,损失数百架也微不足道,不会显著影响作战效果。
       二是构成多元化。首先,预警探测、广域监视、前沿侦察、网络战等作战功能需求,决定了需要以承载不同的任务系统的无人作战平台构成“蜂群”;不同的设备载荷,决定无人作战平台具有不同的重量和尺寸,小如昆虫,大如巨鸟。其次,多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形式要求,决定了在同一个“蜂群”中,不仅有陆上的机器人和无人战车,有海上的水面无人舰船和水下无人潜艇,还有空中的无人机。在实战中,必须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性质和规模,决定组成“蜂群”的无人机种类和数量,以构建适应任务需求的体系化“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