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十四五”期间低空航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展望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高博特 | 发布时间: 2021-11-12 | 7113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亚轨道飞行器、无人机等新的空域使用者进入,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也会逐渐融合一体......

近日,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向阳在内蒙古乌海市开幕的第三届民航通航发展大会上发表了“十四五”期间低空航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展望主旨演讲,对2008年以来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十四五期间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推进方向进行了介绍,对十四五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展望。

 

此外,陈向阳主任还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立法改革、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特别提到,要按照集中统管、军民融合,管用分离、联合运行的基本思路,以实现空域资源集中统管为目标调整领导管理体制,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路径优化运行管理体制,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重构空域资源配置模式;我们构建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与国外模式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地方政府负责规划和建设,民航部门主要负责运行规范和标准,负责技术支持和行业监管;要加强军地协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国家重点防卫目标、军事航空发展、运输航空发展、通用航空发展以及社会公众空域使用需求;随着亚轨道飞行器、无人机等新的空域使用者进入,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也会逐渐融合一体,要共同研究制定面向未来的一体化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发展与实施路线等。

以下是中国民航网整理的演讲内容: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早上好!

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普遍被认为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空间;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问题,是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目前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方面。2010年,国家启动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进程;2018年,民航局全面启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十四五期间,这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与通用航空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历程以及十四五展望

回顾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历程,大体经历了从启动到深化、再到全面深化拓展三个阶段,十四五期间是全面深化拓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革工作的启动。2008年,国家空管委在长春、广州和海口管制分区开展了低空空域改革试点。2010年11月,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了2011-2020年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要求、任务分工和落实措施。这个《意见》最大的突破在于,把试点区域试行将低空空域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并提出了新的通信要求、飞行规则方面的要求。2014年11月底,国家空管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试点情况,对加快推进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第二个阶段,改革工作的深化。2017年国家空管委批准,在四川开展低空空域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在此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四川试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次试点与第一阶段各试点最大的不同在于,四川试点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军地民三方共同参与的试点。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通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了4个方面的创新突破。一是,空域管理由军民航分块管理向“军地民”协同管理转变;二是,实现了低空空域划设“新跨越”,最大程度盘活低空空域资源;三是,推开了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新模式”,有力提升低空空域利用效率;四是,探索出了放管服结合“新路子”,激发了通航用户发展活力。

十四五期间,改革全面深化拓展。在全面总结前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国家空管委将在湖南、江西地区先期拓展改革试点,在海南、四川地区深化推进改革试点,重点围绕探索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监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低空空域管理模式,有效解决通用航空运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力支撑通用航空产业升级,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和区域性低空经济发展,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成果探路子、摸经验。十四五期间,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望得到切实推进:一是推行空域分类划设,区分运行规则、服务标准、准入条件和管控要求,在高度3000米以下划设不同类型空域,进一步拓展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空间;二是推进低空航路航线网规划,采取基于规则的低空目视自主飞行模式,构建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低空航路航线网络,实现“点、线、面”横纵相连,满足通用航空畅飞需求;三是实施协同融合监督管理,适应航空活动多元化发展需要,建立低空飞行诚信机制,联查严处“黑飞”违法飞行,规范空防安全、公共安全和飞行安全的责任主体和责权利问题;四是强化低空空域保障能力,按照统一规划、分别建设、资源共享的思路,由地方政府牵头统筹规划,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通用航空基础设施,推动5G通讯、北斗导航、ADS-B在低空通信、导航、监视领域应用,实现通用航空飞行保障数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

二、十四五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