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我国无人机产业可能成长为“低空经济”的首个万亿产业!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作者:苏晓洲 明星 刘芳洲 | 发布时间: 2024-09-20 | 2498 次浏览 | 分享到: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被国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了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


9月18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发布文章《开启三重“加力” 助推低空经济“展翅翱翔”》聚焦低空经济发展。其中提到,针对我国通航基础设施薄弱、软硬件技术瓶颈突破需假以时日、飞行时间占比低等状况,可策略性扶持市场主体拓展应急、医疗、文旅等应用场景做大市场“蛋糕”、做大产业“体量”;而在无人机领域,则应战略性重点扶持发展,包括构建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应用保障等配套产业,还要运用好“有形之手”辅助市场机制,促进低空经济加速商业化、产业化,把无人机作为中国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被国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列入了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业界预计,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5000多亿元,发展到2030年的2万亿元水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湖南多地采访获悉,无人机产业呈现社会保有量大幅增长、应用快速发展态势。轻型运动飞机国产化与应用、新锐飞行器研发、通用航空服务业拓展等,也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业内人士建议,因地制宜打开场景、科创、机制三重 “加力”,低空经济才能“展翅翱翔”。

“产业无人机”异军突起业界一般将无人机分为“工业无人机”和“消费无人机”,在低空开放先行试点示范的省份湖南,《经济参考报》记者感受到的是“农业无人机”的威力。抢收抢种之后的湖南农村,各类农事活动依然繁重,但农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景象已不复往日。记者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临澧县、澧县、华容县和汨罗市看到,那些能携带约50公斤肥料或者农药的无人机,穿梭在田间地头,“辛勤忙碌”。农村低空的飞行器比城市“能见度”更高,“航线”也更繁忙。

上述地方在湖南省各级供销合作社扶持下发展起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介绍,农业生产靠人力、畜力的历史已经“翻篇”,如今,地面农事靠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等“铁牛”,而施肥、喷药、播种乃至土质检测、病虫害观测等任务,交给了“飞牛”——无人机。

《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到,湖南的“新农人”们只要打开手机应用软件,输入数据规划作业高度、密度、半径、路线……点击启动图标,农业无人机随即腾空而起。过去靠人工一整天才能完成的农事,“飞手”操作的一头“飞牛”几十分钟就能干完。

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周晓理介绍,湖南供销合作总社建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有很多“植保飞防大队”。有的“植保飞防大队”拥有100多架农业无人机,一年下来飞防面积能达到100多万亩次,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种几百亩、几千亩地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由于“飞牛”在农村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种田的“能手”,同时也是操控农业无人机的“飞手”,还是维修、保养无人机的“好手”。相比人工,“飞牛”不仅大幅省时省力,还能显著降本增效和减少农业污染。湖南省供销社旗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的飞防服务保障不仅覆盖湖南,还把业务扩展到了其他省份。

“‘工业无人机’该叫‘产业无人机’或者‘商用无人机’才更准确。”一些业内人士说,随着高效农业的推进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领域无人机社会保有量超过20万架。“过去想象中‘高大上’的低空经济,在‘土里土气’的农业领域异军突起,这是很多人没想到的。”

相比农业领域,用于航拍等领域的“消费无人机”,服务于电力巡检、应急救援、森林防火,乃至文化旅游、婚庆活动等领域的无人机数量也十分庞大。此外,中国的无人机还成为出口的主打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无人机在2024年开启了中国的“低空经济元年”。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无人机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升级日新月异,催生出了大疆、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带动了航材、航电、电池、飞控等相关领域配套产业。

当下,我国无人机领域的一些新锐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多功能无人运输机”“高层建筑消防系留无人机系统”“智慧物流无人机”“应急救援无人机”等,有的已经首飞,有的正在研发。专家认为,中国在无人机领域很多方面已经具有跻身世界第一方阵甚至“领跑”的优势。得益于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我国无人机产业可能成长为“低空经济”的首个万亿产业。

通用航空进入“起飞跑道”在通用航空“有人机”领域,向好的前景正日益明朗。在我国最早实现低空开放的省份之一湖南,工业重镇株洲市依托中小航空发动机、北斗导航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构筑的基础,把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

沿着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航空大道前往芦淞通用机场,沿途可以看到很多通用航空企业,天空中偶尔还有固定翼轻型飞机和直升机飞过。

芦淞区区长王强介绍,芦淞通用机场是湖南省首个A1类通用机场。株洲近些年发挥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优势,在机场及周边发展起了45家从事通航发动机研发制造、整机制造、运营和配套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主要通航产业基地之一。

芦淞机场附近的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停放着多架“阿若拉”固定翼双座单发轻型运动飞机,有的在生产流水线上装配,有的已下线,在做出厂检验。据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