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值得借鉴!该市出台意见稿 事关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地方立法
来源:江苏南京市委市政府 | 作者:江苏南京市委市政府 | 发布时间: 2024-11-11 | 2901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江苏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会上发布了《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近日,江苏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会上发布了《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及江心洲全空间无人科技岛建设、低空领域科研项目等成果,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低空气象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低空经济研发运营中心、南京交通无人机公共实训基地揭牌。截至目前,南京市获批空域已有35个片区,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适飞空域达1670平方公里;获批航线118条,总里程1473公里;低空起降场(点)124个,其中有人机起降场5个,无人机起降点119个。《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


南京市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服务保障本市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高效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京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市使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和民用有人驾驶航空器从事的低空飞行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基本原则】本市低空飞行活动服务应坚持安全第一、平稳有序、服务发展、统筹兼顾、权责清晰、协同融合的原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职责分工】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市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国家、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相关要求,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制订有关工作制度和管理规范;统筹推进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低空空域及航线规划等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

市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规划和自然资源、公安、应急管理、气象、数据、文化和旅游、体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相关工作。各区政府、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在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辖区内低空飞行活动相关服务保障与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服务机构职责】市低空飞行服务机构作为国家空管体系组成部分,纳入民航空管行业监管体系,与军民航空管运行机构建立工作关系,接受省级低空飞行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在市交通运输部门领导下,承担本市域综合飞行服务站职能,协助承担低空空域的协同管理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相关工作,负责运行管理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

第三章 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第六条【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市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建设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与省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实现空域、计划、动态信息数据共享共用。市低空飞行服务机构通过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服务。市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应当具备飞行计划管理、运行动态监视、数据管理、航行情报和气象服务等功能。并与公安、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有关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

第七条【空域需求】低空空域用户可以向市交通运输部门或者市低空飞行服务机构提出多元化、个性化的低空飞行活动需求;市交通运输部门充分考虑军事设施、重要敏感目标保护和低空飞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等因素,开展用户需求统筹评估,提出低空空域规划建议。

第八条【低空飞行场景培育】市交通运输部门发布应用场景指导目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培育低空飞行在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支持发展低空政务飞行巡检,加强低空飞行在抢险救灾、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消防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第九条【空域规划】市交通运输部门根据本市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和低空空域资源使用需求,遵循安全有序、统筹配置、高效使用的原则,编制年度低空空域规划,并对低空空域使用效率开展评估,推动建立空域动态优化调整机制。

第十条【物理基础设施保障】市交通运输部门会同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编制本市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兼顾净空条件、环保、安全、航空管制等因素,统筹推进低空航空器起降、备降、补能、维保、飞行测试等物理基础设施建设。

江北新区、各区政府可以在符合空域使用、经济技术、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医院、学校、体育场、城市核心商务区、交通枢纽站点、高层建筑、旅游景点等场所,推进布设低空飞行物理基础设施。

市公安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的用于警务活动和应急救援的起降场所,可以实行“平急两用”。

市低空飞行服务机构应当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提供低空基础设施增设、撤除或者变更等信息登记服务。

第十一条【信息基础设施】市相关部门按照空域环境分类构建要求和相应标准,推进通信、导航、监视、航空气象、航空信息资料等信息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形成标准统一、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的保障体系。

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地面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为低空飞行提供通信服务,推动通信网络对低空空域的全覆盖,支持卫星、雷达、5G等导航和通信装备设施在低空飞行领域的应用。

第十二条【综合服务保障】推动相关单位设立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应用测试基地,搭建多类型、多环境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测试平台,提供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性、可靠性、符合性研究测试和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鼓励第三方提供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风险评估、适飞试验、定型鉴定、任务载荷验证、数据链测试、操控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