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政策法规
首页  >  政策法规  >  详情 
“哨兵”和“耳目” 无人机是当下生态环境监测的“网红”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高博特军工 | 发布时间: 2019-04-08 | 867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些年来一系列环境灾害与环境事故的频发,如何方便、快速、低成本的获取精确、可靠、及时的环境基础数据资料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近些年,生态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状况监测是“哨兵”和“耳目”,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在以往环境监测技术手段中更多依靠人力,长途跋涉,现场取样,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同时隐蔽性较差。
  1    
       无人机成为安全、高效获取生态环境信息手段
       近些年来一系列环境灾害与环境事故的频发,如何方便、快速、低成本的获取精确、可靠、及时的环境基础数据资料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无人机产品技术的成熟落地应用。无人机以其低空飞行、成本低廉,机动灵活,能快速响应等优点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具有较大应用优势,可快速获取地理、资源、环境等空间信息,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分析,同时具有机动、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
       例如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24小时高频次监测;无需人工干预,方便高效,并且将监测数据实时回传分析,便于增强环保部门应对突发性监测任务的实时处理能力。更为关键的是无人机拥有空中视野,可以到达人员不方便到达的区域;配合各类传感器可获得地面监测无法获得的各类数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方式的探索,无人机开始广泛地应用在环保监测领域,帮助环保部门更好地监测环境,提升工作效率和水平。
  2  
       无人机生态监测涉及主要技术
       无人机生态环境监测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技术领域,除了涉及无人机本身技术外,其他主要涉及到核心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监测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存储技术以及影像拼接技术等。
       传感器作为无人机监测技术中重要基础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无人机技术在环保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面向环境监测领域的传感器在探测精度以及种类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
       近几年以CMOS为代表的图像传感器日渐成熟,使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成为无人机在环境监测中重要武器。而随着传感器不断向大面阵、多光谱、数字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航拍精度。
       另外,针对不同的环境监测,还需要不同的机载环境监测传感器。例如面向水环境、大气环境监测的各种热红外成像仪、轻型红外航扫仪、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等以及粒子探测仪、差分吸收光谱探测系统、电化学类气体监测设备等等。
       无人机监测到数据后,需要实时传输到地面工作站。地面站与无人机之间数据传输是通过数据链实现的,同时还负责遥控、遥测和跟踪定位的功能。目前h.265以及5G技术的出现,不但可以实现无人机的远程精细操控、飞行数据安全保障、数据传输更快捷等,同时赋予无人机人更多行业应用。
  3  
       无人机生态监测涉及监测领域
       利用无人系统,环保监测部门可以对目标区域进行全天候,高频次的生态环境监测,目前重点包括以下几项监测业务:
       水域监测
       无人机系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生成多光谱图像,直观全面地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水质富营养化、水华、水体透明度、悬浮物排污口污染状况等信息。同时后台可实时拼接无人机影像,形成直观的正射图,便于发现异常情况和排污点。另外,无人艇设备也可以应用于水体环境复杂、污染类型多样,对数据精度要求较高的水域。
       目前随着国内“河长制”建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通过无人机实现上下游水体环境的统一监测。由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主办的2017年世界无人系统大会,针对无人系统在河长制下河流环境保护与监测应用展开了一番热论。无人系统产业内知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就此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整体解决方案,展示最新的产品技术应用。同时,还举办了无人系统水上取样展演与竞赛,进一步推进无人系统在河流巡查与监测中应用,为河长培训再教育提供实际操作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