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构建国家应急救援航空体系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高博特军工
|
发布时间: 2019-04-29
|
14359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人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技术角度看已经比较成熟。其优点是成本低,易操纵,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够携带一些重要的设备从空中完成特殊任务,比如空中监测,空中监视,空中转信,空中喊话,紧急救援等
无人机应急救援应用 1. 实现快速响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展开作业 小型无人机依靠遥控器或手提电脑就可以对其进行操控。装备该类无人机的小分队只需2-3人就可以完成任务。即使在道路被毁的情况下,徒步也可以到达事故现场。一架未组装起来的无人机,有的仅有一个标准行李箱那么大,放在汽车或飞机上就可以很方便地携运。有些无人机的起飞条件很简单,在汽车上就可以弹射起飞。尤其是无人直升机的起降,有块几平米的平地就行。 无人机不仅能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而且对环境和气象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这方面比有人驾驶飞机更优越。 2. 采集现场数据,迅速将现场的视、音频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供指挥者进行判断和决策 无人机通常配置的基本设备就是多媒体采集系统,负责完成视、音频数据的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的接收机。其机载摄像机能够对视频数据进行编码压缩,以图像方式把视频数据送回指挥中心。如果配置高清晰度的数码摄像机,能够对现场进行高质量的视频采集以及音频的实时采集。 无人机能方便地使用摄像机、热像仪等各种载荷。即使是普通的民用级专业数码相机,也能安装到飞机的平台上。配合自动曝光摄影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就能自动获取高清晰数码照片。通过后期处理,生成的数码影像和地形图可为灾难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通过对灾区或事故现场进行视、音频图像采集并及时传报给指挥中心,能够使政府相关部门掌握现场情况第一手资料,对情况的分析更加全面、准确,使判断和决策更加及时、正确,反应更加迅速,各部门以及各类救援人员的协调也会更加充分。 3. 能够实现通信中继功能,快速恢复现场局部通信 空中通信中继是无人机的一个重要用途。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泥石流、海啸等)发生时,在一定地域内地面原有的有线、无线通信系统均遭到破坏,此时此地,在最需要通信联络的时候信息传递就成为一个大问题。而无人机则可以作为一个便捷的通信中继机,在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搭建一条无形的信息"桥梁",快速构成一个应急局域无线通信网以解燃眉之急,为救灾赢得宝贵时间。 4. 跟踪事件的发展态势,帮助指挥中心实施不问断指挥处理 由于无人机的使用方便快捷,到达现场之后能够迅速展开,展开之后就能够不间断地跟踪事件的发展,利于指挥中心及时掌握事件态势。在追踪事件态势方面,无人机有大飞机无法比拟的优点。由于其机体小巧,速度容易控制,机动性好。此外无人机能超低空飞行,适应性更强。 5. 参与救援行动,投掷紧急救援物资 不同的无人机都具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可以装载一定数量的装备或物资。在危急条件下,可以向被围困的受难者或处于恶劣环境下以正常手段不能被施救的人投放救援物资或工具,以帮助受固者尽快脱离危险。
无人机应急救援市场 我国拥有广袤的国土,山区众多,海岸线长,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航空应急救援十分必要。 根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显示,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以风雹、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地震和雪灾为主。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9.6万人次受灾,87人死亡。其中以近段时间发生于山西沁源、北京密云与平谷、四川木里等地的森林火灾和江苏盐城"3•21"化工厂爆炸事故尤其严重。 针对这些灾害情况,应急管理部加强调研森林消防当中航空力量的应用情况,正在研究建立国家应急救援航空体系。 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在行业应用领域,未来,无人机应急救援将向着系统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应急救援对于无人机产业而言,也毫无疑问会是一块亟待开拓的蓝海市场。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