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国防科技
首页  > 新闻聚焦 > 国防科技  >  详情 
从神话传说到辉煌呈现——“嫦娥工程”立项前后
来源:国防科技工业 | 作者: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直属机关党委原巡视员 | 发布时间: 2021-03-29 | 2706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神话到现实,“嫦娥工程”--它既体现了华夏儿女华赡沉厚的追天梦想,也将寄托着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理想追.....
      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传承的华夏大地早就流传着“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等古老而美丽的神话传说。“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自古以来,中国就对碧空玉盘有着无数美好的遐想。全世界都知道,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奔向月球的嫦娥是世界上最早住进蟾宫里的天仙,并从远古一直“活”到了今天。由此也产生了一个国际宇航界有趣的笑话。
      据说在联合国讨论通过《月球协定》之前的某次国际宇航界会议上,当时任中国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对另一位古老文明发祥地的同仁介绍“中国很早就有一个人到了月球上生活,而且是位女性”时,安理会另外四常的航天局局长都惊奇地睁大了眼睛,感到前所未闻,非常好奇。栾恩杰微笑着告诉他们,“这位中国女性的名字叫--嫦娥”!所有的与会代表先是一片惊愕,倾刻间又是一阵热烈的欢呼和掌声。“嫦娥!嫦娥!你们中国人太有智慧、太富有想象力了!”他们嘴上虽然这样讲,但安理会另外四常的航天局局长们当年并不相信中国人会有这样的能力。他们认为,一个落后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嫦娥奔月”只会是神话之梦想。所以,在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中,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体人类的共同财产”的同时,还强调了“谁先利用它,谁就将率先获益”的规则。也许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在中国航天局局长栾恩杰的心中,就已经把中国未来的探月工程定名为“嫦娥工程”。
       从神话到现实,“嫦娥工程”--它既体现了华夏儿女华赡沉厚的追天梦想,也将寄托着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1. 两次提出的方案都没有得到批准   
      历史不会忘记,1990年,日本成功发射了一颗小小的月球探测器。消息传来,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便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打电话,关切地询问研究院是否可以组织一下探月的论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就此安排了研究。 

图片版权请勿盗用
      不久,航空航天部也召开了探月专题讨论会,从技术上探讨探月的可行性。此时,恰值发射通信卫星的长征3号甲火箭正在研制之中,于是设计人员便想到利用首枚火箭试验发射的机会,来进行探月的尝试。他们的设想是,让首枚长征3号甲火箭发射一个有意义的金属物体到月球上去。这个取名为“探月1号”的物体之所以“有意义”,主要是指物体上面将绘有中国国旗。一旦它到达月面,就相当于在月球上贴上了“中国标签”,并永远地“烙刻”在月球上,可以毫不含糊地表明,中国人已经触摸了月球!这是多么扬国威、鼓志气的事儿啊。但这个美好的设想最终没能付诸实施。
      1995年,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过程中,又有一次机会来临了。国防科技工作者不甘冷却的月球梦,再度萌发并燃烧起新的激情。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将在1997年左右进行一次发射试验。研制人员提出,利用运载火箭的试飞机会,往月球上发送一个具有简单功能的月球探测器。作为一个标志,表示中国有能力发射探测器到月球上去。大家甚至设想,如果用记忆合金在月球上展开一幅有中国大陆和台湾诸海岛的地图,那该是多好啊。这个颇带政治热情的设想,很快便形成文字上报中央,但这个设想最终也没有付诸实施。
      为什么接连两次提出的方案都没有得到批准呢?答案很简单,除了地月远距离测控能力不足等技术原因和经费问题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提出的探月方案没有明确、系统的科学目标和工程目标,也没有如何实施的阶段性和长远发展的连续性。业内人士深知,每一个国家重大工程专项通常要分为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工程目标是最艰巨的,即把所有的科技研发设计具体地转化为工程技术,并将航天器发射上天,在外层空间顺利运行开展工作。而科学目标就是指航天器上天后应该并能够开展科学探测活动。为此,此时已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宋健同志给中科院长期从事月球研究的欧阳自远写信,鼓励科学家们开展我国月球探测发展规划、方案设计和科学目标的研究,专门嘱咐欧阳自远“月球探测一定要有明确的科学目标”。
      从热情的追求到理智的思考,月球探测的早期论证在经历了两次反复后变得更加务实了。中国航天有关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我们为什么去月球”、“我们去月球干什么”“我们怎样去月球”等问题,迈出了详实论证的步履。1995年,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提出并下达了“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