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国防科技
首页  > 新闻聚焦 > 国防科技  >  详情 
官田兵工厂红色基因的传承神韵
来源:军工天地 | 作者:袁和平 | 发布时间: 2022-01-19 | 7429 次浏览 | 分享到:
1931年秋,朱德亲自带队,从红都瑞金出发,深入苏区,为兵工厂建设选址。毛泽东向他推荐了自己曾经多次深入调查过的“模范兴国”.......

辛丑仲春,为绵绵春雨浸淫已久的兴国大地终于放晴了。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原野更是郁郁葱葱。笔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度来到兴莲乡官田村,来到这个人民军工发祥地寻觅“中央军委兵工总厂”红色基因的传承神韵。

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赣南乡村,走近官田,发现这里依然保留着清一色的青砖瓦顶、油漆粉画、飞檐翘角的古建筑群。走进官田,村民们正愉快地劳作着,为汪汪水田播插下秧苗的新绿。他们与我们快乐地交谈,也为革命前辈曾经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由兵器工业集团总部派到兴国县挂职担任副县长的缪志勇告诉我:当年,也就是第三次反“围剿”取得重大胜利之后,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根据毛泽东、朱德指示,中央军委决定在中央苏区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兵工厂,以保障“目前战争动员中的紧急任务之实现”。

史料记载,1931年秋,朱德亲自带队,从红都瑞金出发,深入苏区,为兵工厂建设选址。毛泽东向他推荐了自己曾经多次深入调查过的“模范兴国”。当朱德策马来到江西兴国以东约45公里处的兴莲乡官田村时,看到这里四面环山、万木竞秀、村舍井然;最重要的是村里有一条河流蜿蜒通往潋水镇(兴国县治所在地),直接享有与外界交通输运的便利。同时,他还了解到官田村附近有煤矿,可用作兵工厂烧炉燃料;周围山上有森林可砍伐烧木炭,用作制造火药原料;邻乡古龙岗有硫黄、铁矿可用作制硝原料。朱德心中有了定论。

缪志勇告诉我:当年的中央兵工厂厂址,由红军总司令朱德确定,选在了“梅香瑶圃”“文体公祠”“陈氏祖祠”的万寿宫内。这些建筑大多依山傍水,后山突兀,便于防空。朱德总司令看完地形后感觉这里隐蔽独特,有利于避敌生产。当即拍板:建设兵工总厂非此地莫属。最初的官田兵工厂由红军总供给部修械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修械处和红三军团修械处合并组成,是我党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兵工厂,直属中革军委领导。它的建立,标志着在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工正式诞生。从此,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官田,寻根官田,在瞻仰与参观革命历史遗迹的同时,笔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革军委兵工总厂”的红色基因传承绵延九十年,至少有四点重要的启示,完全值得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在继承和弘扬的基础上不断光大和创新。

01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工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早在三湾改编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同志就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和“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红军总部对官田中央兵工厂的创建,特别是对组织架构高度重视。单从人事任免上就可看出,它已经孕育了新中国成立后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雏形。 

 

其实,早在确定厂址的同时,中革军委就明确了兵工总厂党委会的组成,从领导架构上落实党对人民军工的绝对领导。最重要的标志,是从那时就形成了党政工“三驾马车”的架构。中革军委决定任命张健为兵工总厂党委书记、吴汉杰为兵工总厂厂长、陆宗昌为中央特派员(负责反奸防谍、安全保卫和监督武器制造质量)、马文任团委书记,后来成长为职工委员会委员长。这种党政工一体化领导体制,坚持并体现了党对人民军工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后来沿袭成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体制。只是“中央特派员”一职后来变成了“驻厂军事代表”。现今的军工央企集团公司无一不是在继承、沿袭这一领导体制的基础上深化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02 满足军事斗争武器需求是人民军工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走进作为“国家工业遗产旧址”保护地的万寿宫内,撞入人们眼帘的鲜艳红布上书写着毛泽东当年的指示:“军事必需工业的建立,是苏维埃建设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同时还指出:“我们建立军事工业,须使之不助长依赖性。”据马文回忆:“苏区是一个很偏僻、穷苦的地方,搞军事工业既缺乏原材料,交通条件又不好,因此十分困难。但是,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我们在那里搞武器装备的同时,还需要支援根据地生产和建设。”吴汉杰回忆:“我们在这里建设了世界上罕见的军火工厂。说是工厂,其实最早不过是一个仅有几把斧头、铁锤的作坊式生产,稍后增加了锉子、钳子、风箱……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31年10月成立红军兵工厂的时候,才有了比较完整的修械和翻造子弹的手工工具。”

正如首代军工战士回忆的那样,官田兵工厂的创建可谓白手起家。没有工具,他们自己打造;制造火药缺乏硝酸,他们用烂木磨粉配制;做底火缺少铜皮,他们就代之以弹壳打成的薄铜片。为解决弹壳缺乏问题,他们设法到市场兑换铜钱,发动群众收集废铜烂铁,要求红军战士每打一发枪弹都将弹壳捡拾回来、送厂复装。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央军委抓住红军攻占漳州的机会,让兵工厂派专人从漳州搞回了一批机器设备,通过河流运输辗转搬回官田,在那个年代就开始利用柴油机发电作动力搞机械加工。后来国民党军队封锁苏区,缺乏柴油,兵工厂组织特务连把官田河水拦腰筑起来,形成水坝带动水轮机发电让机床运行。这样的发展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铁匠铺式的作坊生产了,而是可以与上海、广东等地的机器厂相媲美的、有相当规模的工业企业。开始了中央苏区“满足军事斗争武器装备需求”的最早的军事工业生产。由此也成为后来国防科技工业肩负的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