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9月11日报道,乌克兰利用装载炸药的“海上无人机”对俄罗斯在黑海的船只和设施进行非对称攻击,此举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这也给许多国家的海军敲响了警钟。一段时间以来,海上领域似乎处于一个拥抱无人驾驶水面和水下平台及系统的新时代的风口浪尖,而这些技术像是正在达到一个突破点。这些就是国际战略研究所决定首次将此类能力纳入其军事数据库的因素之一。
通过快速组装一些相对普通的技术装备并以适度成本将它们打造成有效武器系统,乌克兰已经指明了这一发展方向。他们的总体成功率可能存在争论。他们运气不错,找到了一些防御薄弱的目标。此前,也门胡塞组织已经通过在红海使用遥控爆破船指明了这一发展方向,虽然其应用规模不及乌克兰。
乌克兰对俄罗斯船只使用这些武器,无疑已经提醒各国海军重新关注港口安全的一些基本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如今的这些攻击相当于航海时代的火船。但我们还可以吸取其他经验。
几个主要国家的海军一直在考虑如何应对快艇的群体攻击,这也是考虑到中东的经验。乌克兰的远程船只可能会带来进一步的挑战,比如非常微弱的雷达和光电识别标志等。对它们的一些反击可能最终是直截了当的。它们将包括远程水面舰艇本身,配备监测和监视设备和/或速射近战武器。
这样的系统——无论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现在都存在,并且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防务企业的系列产品中,并在世界各地的装备展上展出。人们对它们的兴趣肯定只会增加。
但海上无人、半自主和全自主系统也正在进行更广泛的转型。问题是,这种转变一直相当缓慢。

一段时间以来,大型舰队一直在寻找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以在各种情况下发挥作用。
这包括从基本的监视和军事数据收集到在海面上和海面下提供远程、分布式武器平台等各个方面。这可能涉及提供针对潜艇的可持续屏障防御(因为高端载人平台的供应过于短缺),并可能从总体上改变水下战争。
虽然乌克兰敏捷而迅速地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这个过程似乎缓慢而痛苦——至少对美国海军来说是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这取决于需要说服美国国会等机构中持怀疑态度的人。确实存在设计和原则方面的挑战。这项技术还在不断发展。
但另一个因素似乎是无休止的实验和犹豫不决。
为这种系统确定的第一个作战任务是反水雷。但海军现在才开始认真对待这种系统的使用。英国皇家海军刚刚从商业部门采购了一艘“母船”,以测试自主反水雷能力的可部署性。
海底战争的新战区也可能是这种技术的一个有吸引力的应用。北溪天然气管道遇袭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凸显出西方监控和保护关键海底基础设施方面的能力不足。
英国正再次寻求将一艘经过改装的商业船只迅速投入使用,作为第一艘承载各种海底系统的“多用途海洋监视船”。但关键的能力究竟应该是什么,是军事的还是商业的,以及这项任务在多大程度上应该由海军承担,仍然悬而未决。(编译/殷夏)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热点新闻,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特别关注 ——————
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产业,“尖兵之翼”永不落幕。自2005年首次定义国内无人机专题会展活动品牌暨“尖兵之翼”中国无人机大会及展览会以来,高博特始终坚持让科技更好地赋能产业的愿景;努力为行业企业搭建产业链高端交流平台,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具体业务范围涵盖:信息情报、媒介传播、会展活动、招商加盟、品牌提升、咨询服务、产品中心等七大服务体系,长期服务于“军转民、民参军、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
2023年,高博特集买、卖、租、播、展、会、赛、培于一体的新型展厅项目即将启幕,该展厅旨在从深度对接的层面为各入驻企业一站式解决经营中面临的各项问题,企业租、卖的产品我们来、企业需要的品牌我们筑、行业顶尖的赛会我们办、行业急需的培训我们办。新的一年,高博特新模式、新服务、新平台,必将给各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朋友带来全新的体验。
以上内容为高博特编辑选取的军工天地,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