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军工天地
首页  >  新闻聚焦   >  军工天地  >   详情
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尖兵之翼 | 作者:AUVSC | 发布时间: 561天前 | 6125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人机变成了集“察打”为一体的多功能作 战飞机,此后无人机开始被作为一种可以直接进行对抗攻击的武器,应用到 了战场中……

 


在目前世界军事潮流趋势下,未来战争、冲突将朝着无人化、智能化的 方向发展,无人机在未来作战中将在多领域被广泛应用。1927 年,A.M 洛教授在英国的“堡垒”号军舰上成功试飞其研制的无人 机——“喉”式单翼无人机,拉开了无人机作战的序幕。1931 年,英国成功研 制了“费利皇后”无人靶机,并在海军舰队演习时使用。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美国推出其历史上第一架具有实用性的侦查机——AN/USD-1 无人侦察机。1955 年的越南战争,出现了美国的 U-2 无人侦查机、“烽火”—147 型等军用 无人机。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区,叙利亚的萨姆导弹阵遭 到以色列军用无人机突然袭击,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其不可忽视的巨大作战 潜力。1991 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军利用“指针”、“先锋”等无人机在战场上获 取了伊拉克军方的雷达目标参数。2001 年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利用“捕食 者”无人机挂载“地狱火”导弹,使无人机变成了集“察打”为一体的多功能作 战飞机,此后无人机开始被作为一种可以直接进行对抗攻击的武器,应用到 了战场中。


 一、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基本面万事俱备,新技术引来东风 

1、政策红利:政策导向明确,行业机遇强化

政策目标表述不断升级,新增“新域新质”战略规划。建国以来,我国持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加快推进”的总体要求,十九大报告将此要求升级为“全面推进”,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再次提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并新增“增加新域新质作战力量”表述。军用无人机是“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重要一环。“新域新质”是指空天、信息网络等非常态作战领域的新型作战力量,军用无人机作为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空天作战的军事装备,是“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国防军工行业政策频繁提及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发展趋势,明确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鼓励军民联合、产学联合提高武器装备研发水平,为我国军用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行业需求:国防预算增速回“七”,无人机结构性需求空间 及增速突出

军费投入是军工行业发展的基础,国防预算增速回“七”夯实军队“购买力”。国际动荡局势下,全球各国都在陆续增大军费支出。根据我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自 2014 年以来,我国国防支出预算总额增长呈放缓趋势,2017-2022 年增速保持在 6.5%-8.5%之间。2022 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总额为 1.45 万亿元,同比增 长 7.0%,高于 2022 年国内生产总值 5.5%的增长目标。我国军费占 GDP 比重 相对主要大国较低,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对标美国,目前我国军用无人机存量相对较少但正处于快速发展列装阶段,未来我国军用无人机需求增长空间更大。假设与美国 2023 年军用无人机费用占军费比例 1.33%相当,我们保守估计 2022 年我国军用无人机装备需求规模将超过 193 亿元。根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 2023 年国防预算请求稿,2023 年美国国防预算请求总额为 77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其中,无人机系统投资包括三架 MQ-4C“特里同”无人机,四架 MQ-25“黄貂鱼”无人机和五架 MQ-9A“收割者”无人机,采购单价分别为 10 亿美元/架、12 亿美元/架和 5 亿美元/架。无人机系统投资总额为 103 亿美元,在 2023 年国防预算请求额中占比约 1.33%。因我国军用无人机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我们假设我国军用无人机列装需求规模滞后于美国一年,以美国 2023 年军用无人机费用占军费比例推算出我国 2022 年军用无人机装备需求规模约为 192.9 亿元(2022 年我国国防预算支出 14505 亿元*1.33%)。考虑到美军 2023 年无人机投资仅包含大型无人机而未纳入具有放量增长可能的巡飞弹、靶机等小型无人机装备需求,因此我们保守估计 2022 年我国军用无人机装备需求规模将超过 193 亿元。

3、行业供给:我国无人机行业具备四大优势,打通产业链正向循环模型

军用无人机行业计划性强,“以销定产”的供应模式意味着企业将根据订单需求进行采购,有利于其充分把握市场动向和供应链情况。国防建设需求的巨大空间以及确定性,将推动军用无人机行业未来 5-10 年更高的结构性景气度。国防军工板块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余额的高增长预示行业整体订单充足。据申万 2021 行业分类,2018-2021 年我国国防军工板块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总额逐年增长,从 2018 年末 544.1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末 2052.9 亿元,3 年 CAGR 达 55.7%。其中,2021 年末国防军工板块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总额较 2020 年末增 长 55.9%;2022Q3 末总额为 1881.9 亿元,较 2021 年末有所下降。从细分板块来看,相比 2020 年末,2021 年末航空装备板块整体预收账款和合同负债总额增长尤为突出,板块总额由 249.6 亿元增长至 826.51 亿元,同比增长 231.1%;2022Q3 板块总额为 735.9 亿元,较 2021 年末水平减少 90.6 亿元。航天装备板块 2021 年末总额为 53.6 亿元,同比增长 47.2%;2022Q3 板块总额 为 40.1 亿元,较 2021 年末水平仅下降 13.5 亿元。军工电子板块 2021 年末总 额为 93.9 亿元,同比增长 44.5%;2022Q3 板块总额为 70.7 亿元,较 2021 年 末水平仅降低 23.2 亿元。 

随着中国的无人机行业的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我国无人机已经从落后状态发展到追赶上了美国高端无人机技术。工业无人机和消费无人机领域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军用无人机发展,目前我国无人机行业供给侧已具备四大优势。

1)中国军工小核心大协作的体制,与民营企业沟通顺畅,建立了繁荣且自主可控的无人机生态,降低了“卡脖子”以及开发风险。军工科研单位、大学院校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可以引领经济效益和技术的双扩张,以灵活的机制来促进创新;同时,北斗助推国产惯导研发,国防安全自主性强化。

2)经济效益推动军用无人机开发,打通产业链正向循环模型。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相对美国的竞争优势,关键之一在于成本。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底子厚实,具备全产业链能力,中国同类同等级产品的成本价格要比美国低得多。如我国的翼龙-2 无人机与美国的 MQ-9 相当,但价格却相差数倍。我国价廉物美的各类无人机产品在国际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为军、民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美国在 1976 年的武器出口控制法案等禁止对外销售特殊武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无人机技术研发的经济推动力。

3)我国无人机产业具备多样化的军用、民用无人机产品以及持续迭代的能力。美国制造的无人机主要是大型军用无人机,美国军工企业不制造“低端”小型廉价无人机,因此限制了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而我国的无人机行业生产各种大小、不同能力的无人机,具备了无人机应用的高度灵活性,也有利于开发新的作战概念并推动创新。

4)国内、国外双需求推动行业增长,制造业规模优势助推技术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各类无人机出口和内销的规模迅速增加。巨大行业需求反哺、反馈产业链,形成了无人机制造业的规模优势。军民融合有利于发挥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以推动技术迭代,基于产业链的无人机生态日渐繁荣。


 二、 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国竞争日趋激烈 

1、市场规模:全球放量增长,我国厚积薄发

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可观,亚洲增速持续领先。根据中无人机招股书数据以及蒂尔集团的预测,以无人机年产值(含采购)计算的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自 2019-2028 年将持续增长,预计 2022 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为 114.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预计 2028 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147.98 亿美元,2019-2028 年产值(含采购)复合增长率约为 5.36%。TrendForce 于 2022 年 12 月 7 日发布预测,随着各国积极投入军用无人机采购、部署与研发,预计 2022 年-2025 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自 165 亿美元增长至 343 亿 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7.6%。Drone Industry Insights 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无人机市场规模达26.6亿美元, 预计 2022-2030 年美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 7.8%。从 各大洲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来看,预计 2022 年增速前三的大洲分别为亚洲、北 美洲和欧洲,增速分别为 11.9%、8.1%和 6.8%;预计到 2030 年,欧洲将超过 北美洲成为增速第二大洲,亚洲仍然保持第一,增速或将达到 19.4%。

 

2、产业链:下游整机厂为产业链核心

军用无人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中游飞行平台分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和地面控制分系统,下游整体厂三个部分。

1)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电池、电机、芯片、螺旋仪、结构件和复合材料等。我国主要制造企业有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和中复神鹰;提供机体结构件和电线电缆的通达股份;提供无人机零部件加工装配的立航科技和广联航空;提供精确制导产品系统、智能感知、特种电机、高端智能装备等的航天电子;提供红外热成像设备的高德红外和大立科技等。

2)中游飞行平台分系统可以分为动力系统、飞控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和机体结构五个部分。具体来看,动力系统是无人机的“心脏”,主要包含发动机、发动控制和螺旋桨,发动机研制是无人机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国发动机主要研制企业包括航发动力、宗申动力、航瑞动力等。飞控系统是无人机的“大脑”,最基本的功能是控制无人机的悬停、翻滚、仰俯、偏航运动,无人机飞控系统通常包括控制计算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目前主要由航空 618 所、中航机电和航天电子负责研制生产。电力系统涉及电源、配电器和用电设备的制造,主要企业包括航天电器、新雷能和中航光电。通信系统主要由航空 615 所、中电科 54 所和航天发展进行生产研制。机体结构包括机身和机翼等的制造,主要由成飞、西飞和广联航空等企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