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山市政府出台《中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中山将初步形成协同融合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成为中山未来经济重要增长极,力争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3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为此,《方案》提出谋划构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培育特色应用场景、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健全低空飞行支撑体系四大重点任务。以下是《方案》全文和图解:中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抢抓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形成我市低空融湾发展新格局,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落实省“1310”具体部署,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的区位优势,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作和产业集群共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锚定前沿发展、立足创新驱动,瞄准高端制造和规模集聚,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的天地一体低空飞行和服务融合体系,构建低空经济应用和产业互融互促发展格局,形成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二)发展目标。
到2027年,我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低空场景丰富多元,产业能级大幅跃升,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初步形成协同融合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成为我市未来经济重要增长极。
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打造1个飞行试验基地以及若干个适应低空飞行航空器航线需要的起降点,打造30个无人机机库,低空飞行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基本形成。规划建设飞行服务站,低空服务能力和产品供给显著提升。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围绕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工业应用、观光娱乐等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开通无人机、直升机航线。
产业规模持续跃升。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引进培育一批集研发、生产、运营于一体的低空科创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力争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3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打造低空智造特色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谋划构建低空基础设施体系。
立足应用场景,夯实低空飞行配套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地面配套设施、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城市数字底座、监管调度平台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1.打造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平台。组建国资控股企业,作为我市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承担相关地面配套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等职能。开展低空路网、低空智能网联、低空飞行数字底座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地面配套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低空数字底座和管理系统开发维护、低空飞行运营服务等工作。支持市属国企利用自有物业参与低空飞行器起降点、起降平台等建设经营工作。(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局)
2.建设低空飞行地面配套基础设施。落实《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结合我市综合交通、物流场站规划,编制航线及低空飞行起降点规划,统筹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配送等起降点网络建设。加快低空物理设施层(无人机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层(通信网、感知网、导航网、气象网、算力网)、低空数字空间层(空域数字化、设施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等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光储充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立无人机、直升机、eVTOL起降点,保障无人机起降、备降、停放、充电、运输及服务乘客个性化需求等功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国资委、市邮政管理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局,各镇街)
3.建设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布局建设B类飞行服务站,推动低空产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三角镇、坦洲镇、阜沙镇等区域建设飞行试验设施,开展低空融合飞行相关测试及验证,打造低空飞行试验区。积极构建覆盖飞行器整机、机载系统、零部件、元器件及材料的全产业链检验监测体系。积极参与融入国家、省低空智联网。支持鼓励我市头部企业建设智能调度、动态监测、实时情报服务等为一体的飞行服务系统,为低空产业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联合行业头部企业打造统一共享的底层基础数据体系,构建低空空域相关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市智慧城市数字底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三角镇、坦洲镇、阜沙镇)
(二)培育特色应用场景。
培育低空多元应用场景,在无人机智慧物流、载人空中交通、文体旅游、城市治理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率先试点,加快城市低空飞行应用示范。
4.推动无人机智慧物流配送。探索搭建城市无人机配送场景,依托重点物流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建立全市医院、医疗机构之间的空中联系通道,实现对血液制品、检测样本等医疗物资进行快速转运。建立应急抢险救灾等物资低空配送机制,明确物流配送支持标准。鼓励在有条件的镇街积极探索低空运输货运等物流新模式,拓展低空新业态。支持运营无人机航线的货运企业落户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