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新闻聚焦
军工天地
首页  >  新闻聚焦   >  军工天地  >   详情
无人机的军事特点带来的新型战斗空间——“空地中间区域”
来源:战略前沿技术 | 作者: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 发布时间: 561天前 | 5883 次浏览 | 分享到:
无人机的军事特点①地形效应相对化,不必考虑人的风险的战术可能性,7个成本优势……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公众号为远望智库旗下前沿资讯媒体。“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选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等服务。

电话 | 010-82030532    手机 | 18501361766

微信 | tech9999    邮箱 | yw@techxcope.com


无人机的军事特点带来的新型战斗空间——“空地中间区域”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方晓

2022年8月,日本《防卫技术期刊》发布文章,题为《俄乌战争改变了的新型武器之战——无人机的军事特点带来的新型战斗空间“空地中间区域”》。作者是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的部谷直亮、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古谷知之。现编译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序 

无人机在军事上的作用已经不仅是可能性了,而是通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无人机军队进行攻击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2020),以及无人机军队之间的战斗——俄乌战争(2022)得到了证实。华沙大学无人机专家里德凡•巴里•乌尔科斯塔,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时指出:“这已经不是科幻电影了。无人机战争是现实,它现在正在发生。”无人机不再是科幻,而是作为现实的技术被应用于战争中。

但是,如何定位和评价无人机被证实的军事作用呢?相关讨论以2020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为契机,才刚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而且,“无人机”无论在陆海空,都在持续增加。

本文把包括从小型到大型、从旋转翼到固定翼的无人机,包括从数万日元的四旋翼飞行器(quadcopter)到数百亿日元的全球鹰,视为“在低空域这一新型战斗领域中架起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之间桥梁的无人飞翔体”,并将对以下内容进行叙述:这种武器系统独特的军事特点,使得在低空区域和浅海区域产生了新的战斗领域——“空地中间区域(InDAG:The intermediate domain of the Air and Ground)”,就像以前飞机和潜水艇的出现导致产生了新型战斗领域一样。

无人机的军事特点①地形效应相对化,不必考虑人的风险的战术可能性,7个成本优势

无人机的军事特点,第一是装载了高性能且廉价的传感器来飞行,理论上可以探测所有地面的活动,使地形效应相对化。迄今为止的伪装和阵地建设虽然不能称为无意义,但是由于无人机,其效果大打折扣,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的杰克•沃林,在对2020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的分析中认为,阿塞拜疆军队的无人机之战压倒了亚美尼亚军队,“无人机的传感器能够根据异常地形上的动向、物体间的人为间隔以及偏离民用道路,不分昼夜的捕捉军用车辆。”“认为伪装可以将车辆隐藏起来而避免敌方无人机发现,属于乐观想法。由于红外线及热成像照相机的急剧增加,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很难隐蔽。即使是车辆进行了反热成像伪装,但如果乘员因排尿等离开伪装,很多情况下都有可能被发现。”沃林还指出,西方军队在作战中以大量使用无线电为前提,因此容易暴露位置。美国哈德逊研究所也就乌克兰的战例评论称:“无人机能够更精确的对隐蔽或移动的资产进行火炮和火箭炮打击,实时评估敌方损害,从而实现快速追击。”

各国军队也在尝试采纳这些战斗经验。其中之一是加强反热成像防护的措施。中国军队在装甲车辆上添加了能混淆红外线反射的面板,并在卡车的顶部安装了面板使其平坦。

另一种方法则是伪装成人工物体,而不是伪装成以往主流的自然物体。除了沃林指出的内容之外,连民用的农业用无人机也具有分析植被光合作用的功能。在识破反热成像伪装的情况下,伪装成自然物体是危险的。因此,台湾军队将装甲车辆隐藏在汽车等废料中,演习对工程车辆的“cosplay”(意为“模仿”)。俄军也尝试将燃料补给车伪装成小麦车辆。在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战争中也是如此,不仅是军用无人机,就连仅10万日元左右的DJI等民用无人机,也能清楚的发现两军的装甲部队和阵地。从残骸来看,也能发现隐藏在市区的车辆被破坏的痕迹。这证明了现代战争中,大量无人机装载的廉价且高性能的雷达、红外线传感器、光学照相机的威力。

第二,无人机可以无视现代战中的“枷锁”——人的风险。在现代战争中,人的价值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正如战略家爱德华•鲁特瓦克提倡“后英雄战争”这一概念一样,在现代战争中,“死亡”与以往相比,被避忌的倾向越发明显。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少子化日益严重,而且病故之外的死亡变少,因此避忌战争中的牺牲者。

但是无人机自不待言,它是无人的。这样就开拓了冒险采取不惜付出战力牺牲的策略可能性。无人机可以执行以损失为前提的战术,以及人类不可能完成的长时间行动。例如,活跃在乌克兰的土耳其制武装无人机TB2,可以连续飞行27小时,侵入俄罗斯境内深处进行空袭。载人飞机因为疲劳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且战死和被俘的可能性很高,所以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无人机能够以低成本、低风险进行纵深打击和机动战。以《战争论》而闻名的克劳泽维茨用“对自己的行动负责的勇气”,指出了指挥官在意己方军队损失的风险。但是无人机即使受到损失,也能够控制现代战最大的成本——人的风险,因此赋予了指挥官积极的作战和战术上的选择。

第三是成本优势。无人机可以降低七项成本、提升一项成本。最显著的特征当然是人力成本。如上所述,无人机由于无人,所以可以实现长时间运用。

开发成本低。无人机是无人(可以无视居住性)且由民用产品构成的,因此开发速度很快,而且不需要资金。从美国空军根据乌克兰的要求,紧急开发、量产而提供的自杀式无人机“凤凰幽灵”等事例来看,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而且,通过同时使用试制时无需模具的3D打印机,可以进一步提高开发速度。但是,软件方面可能会有开发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这一点类似人工智能。

生产成本低。由于大部分部件都是民用品,所以能够降低开发时间和价格;此外,与只能进行攻击的导弹不同,攻击型无人机由于传感器和射击器是一体的,可以同时用于侦察和攻击,因此综合成本也会减少。

改良成本低。由于以民用品为中心,所以价格便宜,改造和改良简单。

使用成本低。如果是小型无人机的话,不仅可以在携带的基础上从院子里起降,即使是大型的固定翼武装无人机TB2,即使不是跑道也能在200米内起飞。

维护成本方面,除了全球鹰那样的大型机以外,基本上也有下降的倾向。这是因为无人机是无人居住的,所以不需要居住性。例如,每飞行时间F-15战斗机为320万日元,MQ9“Reaper”为8.8万日元左右。

教育成本低。因为无人机自主性高,谁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用。一架以色列制造的小型军用无人机比自卫队的OH-1侦察直升机性能更高,在几周的训练后即可投入实战。DJI制民用无人机也只需几个小时就能放飞。

最后,无论是哪一种无人机,唯一上升的就是智能成本。无人机与无线电操纵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可以通过软件自主,但开发该软件需要成本。另外,无人机的通用性极高,任何任务都可以完成,与其他原有武器的合作也很容易。因此,对于那些固执刻板的用兵者而言,逆向思考应该如何使用这一技术,可能会使运用策略变得困惑。无人机要求高度智能的能力。

这样,无人机一方面要求用兵方“在军事上的智慧”,另一方面降低了人力、开发、生产、改良、使用、教育、维护七种成本。美国国防大学研究员托马斯•哈梅斯在2016年预测称“小型无人机将带来空军民主化”,意思是即使是个人和发展中国家也能拥有有效的空中力量。以色列国防大学教授埃德•赫克托曾称,如果是中级国家,阿塞拜疆可以发挥与美军和以色列军队相同的空中力量;他还进一步指出,如果是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其空中力量将因增加无人机而成为可怕的巨大且高效的存在。

无人机的军事特点②军事中的网络物理系统、迎击的困难性

第四,无人机本身是构成网络和物理系统(以下简称CPS)的资产,它结合了网络空间和现实的物理空间。CPS是指将传感器收集到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导入网络空间,用AI等进行分析并反映到现实中的系统。

例如,在自动驾驶中,装载在汽车上的传感器,收集了现实空间的各种信息;AI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将推动现实的驱动系统。不仅是自动驾驶的车辆,无人机等也同样如此。在农业方面,把无人机收集的生长情况,集中在网络空间进行分析,根据网络空间的指令,再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和施肥。也就是说,把现实物理空间的信息集中在网络空间中,再根据来自网络空间的指令在现实空间中工作的系统就是CPS。如同“DIY Drones”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评价的那样:“(无人机)将利用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力量扩展到物质领域。”在军事领域也发生着相同的情况。

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中,阿塞拜疆军队积极地在SNS等上公开了用无人机拍摄的战果视频。由无人机攻击和炮击造成的亚美尼亚军队损失的视频,在互联网空间内大量传播,给国际舆论留下了阿塞拜疆军队有利的印象,提高了阿塞拜疆的士气,粉碎了亚美尼亚军队的斗志。实际上,士兵只听到无人机的声音就逃跑,或者放弃因无人机攻击而破损少许、但战斗力没有问题的坦克,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

在俄乌战争中,乌克兰也将民用无人机等捕捉到的悲惨的乌方视频和显示“善战”的战果视频在网络上扩散开来,打动了国际舆论。开战时消极的德国等北约国家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乌克兰军队还即时汇集了无人机捕捉到的视频,迅速展开炮战,弥补了数量上的不利。俄军虽然动作晚,但也动员了DJI机进行炮兵观测,并在放弃攻占基辅前后积极公开了“战果视频”。

这应被认为:军事中的CPS是由无人机展开的。无人机在战争中也成为连接网络空间和现实物理空间的有用资产,发挥着作为“媒体”的威力。

最后无人机的特点是难以迎击。迎击的过程由捕捉、识别、击落构成,但在这所有的阶段中,无人机都会使迎击一方感到困难。首先是捕捉。无人机在低空飞行,很难在雷达上看到。例如乌克兰军队的TB2虽然处于克里米亚半岛的S400部队的射程内,但接连突破了黑海孤岛兹梅伊内岛及其周边部署的地对空导弹、巡逻艇和登陆艇。TB2在低空飞行,从克里米亚半岛无法探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