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黑龙江省发改委9月30日消息,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委军民融合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黑龙江省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附件《黑龙江省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黑龙江省低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和应用场景清单》,明确提出到2027年打造低空经济特色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达到800亿元以上,培育3—4家百亿级低空制造企业、10家以上十亿级低空制造企业,推动2—3个型号民用飞机适航取证,农林作业、低空旅游、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形成规模化应用和示范效应,通用航空年飞行力争超过8万小时、保持200架大中型无人直升机运力,争创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将哈尔滨建设成为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城市。
以下是《黑龙江省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附件《黑龙江省促进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黑龙江省低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和应用场景清单》详细内容:
黑龙江省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低空经济等相关要求,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统筹我省先发优势,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7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培育壮大,低空空域改革实现突破,场景应用形成龙江特色,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活力倍增,加快构建研发制造和市场运营双轮驱动、综合保障与延伸服务协同提升的低空经济产业新格局,打造低空经济特色示范区。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通用航空及无人机产业持续加快发展,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达到800亿元以上,培育3—4家百亿级低空制造企业、10家以上十亿级低空制造企业,推动2—3个型号民用飞机适航取证。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人机、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多冗余飞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低空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智能管控实现突破。全面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构建“军地民”三方协同管理机制,建成空域管控中枢,具备管理全省时空资源、无人机机队、应用业务和终端用户四层业务的能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统筹规划低空基础设施,完善通用机场、飞行服务站、直升机/无人机起降点、飞行营地、维修基地、通讯/导航/气象/油库等服务设施,初步构建全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网。
——示范应用成效明显。农林作业、低空旅游、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形成规模化应用和示范效应,通用航空年飞行力争超过8万小时、保持200架大中型无人直升机运力,争创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将哈尔滨建设成为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低空产业研发制造能力
1.开展民机竞争力提升工程。构建民用飞机产业发展体系,强化哈尔滨整机制造核心区作用,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海洋监测、航拍航测,加快AC332、AC352多用途直升机适航取证,推动Y12E+飞机适航取证和综合航电系统国产化,推进先进民用直升机、增压飞机研制论证;围绕快递物流,依托Y12有人机平台加快研制大型货运无人机;围绕农林作业,加快研制生产Q100、T1200等大载荷植保无人机;围绕关键零部件,支持成立专业化民机公司,做强涡轴航空发动机、飞机及发动机传动系统及齿轮机闸等零部件产业链,加快推动WZ16发动机改桨和APU辅助动力系统民用化进程;围绕飞机机体及发动机结构件,推动铝镁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成型部件产业化及批量应用,做大做强航空航天材料发展生产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
2.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共建工程。深化“整机—系统—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搭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精准对接合作平台,构建稳固供应链体系。以产业链链主企业配套需求为导向,整合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推动组建产学研用联盟和产业协会,增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对企业产能提升等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支持,及时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保障,培育壮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队伍规模,持续提升配套水平;积极开展省外重点招商、省内协同攻关,补全航电设备、机电设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飞机壁板、滑轨、支撑件等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推动全产业链通“堵点”、补“断点”。〔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改委、省科技厅〕
3.推动低空制造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支持低空制造重点企业针对窄口装备、老旧装备等进行补充和升级,新上(扩建)生产线和设备,提升生产交付能力;支持数字化转型,提升优势企业管理、设计、工艺等全流程数字化水平,加强大数据、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总装、套装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产业智能制造效率和数字化能力水平,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工厂);加快绿色化转型,推动航空航天制造业与绿色节能技术深度融合,跨领域协同打造绿色供应链产业链,创建省级绿色工厂,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责任单位:省工信厅、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