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新浪微博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人才招聘
北京云翼同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高博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 2018 京ICP备16044150号-1                       

跨界 · 融合 · 服务 · 创新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行业资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详情 
2018年度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中的那些“测绘活”
来源:头条资讯 | 作者:军测校友企业联盟 | 发布时间: 2018-07-12 | 3721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8年度军队后勤开放研究科研项目中测绘相关项目如下,报名截止日期7月13日,预报从速


研究要求:

2020年底前完成。


六)机场道面质量智能监控技术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

重点研究物联网和智能感知技术应用于场道监控的功能需求、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演示验证,为建立快速、有效的道面技术状态监控手段提供技术基础。
研究内容:

1.道面质量监控技术参数体系研究。基于飞行安全保障和道面养护策略优化需求分析,研究提出对温度、湿度、应变、位移、不均匀变形、载荷以及摩阻系数、弯沉、平整度等参数的监控及采样要求。

2.道面质量智能感知体系研究。根据道面质量技术参数采样要求,研究分析不同数据采集技术手段适用性,提出对不同参数的实时监控和定期检测方案。

3.新型监控传感器及布设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无线低功耗传感器和支护技术,研究验证在场道、联络道各个断面和不同深度布设实时监控传感器的技术方案。

4.道面质量监控预警技术研究。建立飞行区场道设施安全评价、预测、预警模型,构建飞行区场道设施状态主动全息感知平台,对场道技术状态进行信息栅格管理、实时监控预警。
主要性能指标:

道面质量监控的指标分为实时监测类和定期检测类:

1.实时监测类要求:监测方式采用动态主动采集、超值采集、触发采集及阈值警示等实时在线监测方式,各参数的性能指标要求为①温度:检测范围-55~75℃,测量精度±0.5℃,埋深:每层位中间位置加路基表面下方10cm深处;②湿度:测量精度±3%RH,埋深:每层位中间位置加路基表面下方10cm深处;③应变测量:监测范围50~2500um,测量精度±(5+W×1%)um(W为实测最大弯沉值),重复误差<5%;④位移及不均匀形变:采用线性分布链式传感器,满足断面监测及局部纵向监测需求,单个传感器长度可达20~100m,总体精度达到1.0mm,分辨率达到0.05mm。

2.定期检测类性能要求:①平整度:测量精度±0.5mm,分辨率0.1mm;②平均纹理深度:测量精度±0.51mm,最大量程>10mm;③摩擦测试系统:摩擦系数车0.01,摆式仪0.05;④GPR道面层厚度:测量精度±0.5cm;⑤表面破损PCI值:测量精度±1(0-100分)。

3.传感器要求:①电池寿命≥5年;②无线数据传输;③检修维护周期:内埋传感器检修维护周期不低于5年。

4.全息感知平台的功能要求:①研究项目应建立机场道面健康状况管理系统,包含智能监控、运营状态分析、智能化养护管理3个子模块。②机场道面健康状况的智能监控模块,作为系统的基础模块,内部包括:道面工作环境、结构承载力和表面功能3个方面。其中,工作环境应能够采用传感器实现对道面内部温度和湿度、对飞机荷载及起降次数的长期实时监测;结构承载力应包括定期的弯沉盆和GPR雷达检测;表面功能包括定期的抗滑、平整度和表面破损的检测。结构承载力和表面破损检测频率应为1次/年。③机场道面健康状况的运营状态分析模块,作为系统的核心,通过建立合理的数据库架构,根据规范制定的逻辑计算,以及直观的展示平台,对道面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展示,应能够实现基于精确定位的道面格栅化健康状况实时展示分析。展示内容:道面结构层厚度与材料、温度、湿度、荷载、起降次数、弯沉、平整度、摩擦系数、表面破损。④机场道面健康状况智能化养护管理模块,是系统的长期功能。通过对记录的机场道面健康状况分析,根据健康状况预测模型、决策体系和成本效益分析,实现机场道面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养护规划分析,应能够根据机场通行要求和年度预算水平确定最佳机场道面维修方案,包括:道面维修方案及造价清单、道面维修方案决策体系、道面健康状况(弯沉值、平整度、摩擦系数、表面破损等4个性能评价指标)的预测模型。

5.其他:可24小时全天候工作,系统整体可靠性高,满足GJB1856的标准化要求。
研究要求:

用物联网和智能检测技术,实现对机场道面安全性的快速测量与评估,并研发相应的测试设备和评估软件,2020年底前完成。


七)小型无人机快速测量伽马剂量率技术研究


研究目的:

针对放射性污染区域辐射剂量监测任务需求,研究基于无人机为载体的远程遥控无人监测分析系统,为处置核事故,监测控制污染扩散,保护人身安全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研究内容:

综合运用辐射剂量监测技术(包含核素分析)、地理信息技术、无线视频传输技术、 无线数据自动组网路由技术(保密频道或4G公共网)、卫星定位、自动语音合成技术、无人机运载投放技术,研发核事故应急监测管理和指挥系统。系统硬件要素包括无线个人剂量仪、可搭载无人机、移动专用应急车、通讯设施、系统运行平台等,系统软件要素包括地理信息、现场语音视频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
主要性能指标:

1.无线剂量仪。测量项:γ/X射线剂量或β辐射;测量范围:γ/X剂量率:0.1μSv/h-500mSv/h,累积剂量:0.01μSv-10Sv;β测量计数:0-10000/s;相对误差:<±15%;温度特性:<±15%(-10℃~+40℃);湿度特性:<±10(40%~90%RH@35℃);无线传输与卫星定位:自主频率或公共网,传输距离可达3000m,点与点之间可多级级联;电源:可充电锂电池,可带有辅助充电设备,以确保工作时间长;符合IP56。